呂岱、呂據、孫魯班帶兵直奔武昌。

到了城中後,沒有先和陸遜接洽,而是來到了左都督朱然的營中,向其出示了孫權的詔令,朱然初時驚愕,隨後又沉默了下來。

與陸遜堅定的支援孫和不同,朱然心裡對孫和雖有好感,但骨子裡他還是更傾向於聽孫權的話,太子繼位那是以後的事情,只要孫權沒死,孫和就沒有機會。

“義封兄,這可是陛下的命令,江夏郡的事情,陛下一直沒忘,武昌的城垣上,樹的可是吳國的旗幟,是孫家的旗幟。”

“有步家的前車之鑑,陛下絕不會允許再一個陸家在武昌出現,義封兄,這次要是能主動的配合,那大都督之位也不是不能做。”

鎮南將軍呂岱一直是孫權的親信,見到朱然之後,勸說的話直刺朱然心中最敏感的神經。

“罷了,公緒,你辛苦一趟,跟著大公主、還是呂將軍去一趟陸府,記住,不要為難了大都督。”

朱然擺了擺手,向朱績吩咐道。

夏口一戰,雖然最終沒有能打下城池,但朱績的名聲已經在吳軍中傳開,如今已是軍中後起之秀的第一人。

有朱績這個地頭蛇帶路,孫魯班、呂岱等人對控制住陸遜及其部曲,信心一下足了起來。

這一次持著孫權的詔書到武昌,對於他們這些魯王黨來說,是決定成敗的一次大考驗,勝了孫和被廢,孫霸成為太子,那等到再過一、二年,孫權病逝,吳國大權就盡歸魯黨所有。

若是失敗......,孫魯班憑著孫權的寵幸,或許能保全性命,其他人如楊竺、呂據這些積極參與其中的將校、官員,怕是要遭貶或性命不保了。

——

武昌。

吳國大都督府門外。

朱績帶著部曲、將卒將整個府邸圍了個水洩不通,府中為數不多的陸家部曲,只能退守到了內院,憑著僅有的強弓硬弩,作著最後的抵抗。

這倒不是陸家的這些部曲僕從不英勇,實在是他們沒想到,一向與陸家交好的朱績,會突然的反目,帶著圍了府邸。

陸遜躺在病榻上,已經多日不曾起身,軍務上的忙碌,還有兩宮之爭的憂懼,讓這位吳國的柱石不勝其擾,心情分外的沉重。

要不是陸抗適時從荊州返回,服侍在旁,陸遜這會兒能不能開口聲言,都還是個未知數。

陸抗這次迴轉武昌,是得了劉封的提醒,讓他趕緊回去,在陸遜跟前盡個孝,以免晚了後悔。

歷史上,陸遜就是在屢次上書孫權之後被斥責,結果憂憤病逝。

時間點正好是245年。

“阿父,朱公緒帶兵圍了府門,據說大公主持著詔書而來,還有鎮南將軍呂岱、左將軍呂據等魯王的人都在外面,這一次,我們陸家很難再渡過難關了。“

陸抗跪在陸遜面前,泣聲說道。

陸遜佈滿血絲的眼睛睜開,伸手摸了摸陸抗的頭,眸子裡露出欣慰之情:“陸家,又不是隻有我陸遜一人,你堂叔父在漢國得了秦王的信任,已經成了一郡的刺史了,你現在也是秦王新收的弟子,以後更是大有前途,天不滅我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