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魯班聽到潘淑質疑之言,臉上掠過一抹冷笑。

一個織女出身、以貌侍人的美人,也想滲合皇位之爭的渾水,當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潘美人不信我的話,難不成是因為和陸大都督夫人有舊,這可不好,你可是父皇身邊最親近的人, 要是......。”

孫魯班厲聲喝斥,近年來,她倍得孫權的寵幸,根本不懼潘妃吹什麼枕邊風。

孫霸這時也醒悟過來,潘妃是在替陸遜說話,連忙伏前幾步,急聲道:“父皇,在張休和陸督之間牽線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陸胤, 只要抓了此人,陸家與太子勾結之事,就能確證了。”

陸胤是吳郡陸家子弟,也是陸遜的族侄,武昌右部督陸凱的弟弟,要是能夠從陸胤身上開啟缺口,那這一次勾諂之策就成功了大半。

吳郡陸家!

孫權聽到這裡,心中猛得一凜。

當年廬江郡舊事又被他記起,陸康這個陸家的族長,可是死在了孫策、孫權兄弟的手裡,要是陸家的人沒有忘記這一段仇怨,那很有可能借著支援孫和的機會,起兵討伐孫氏。

“大虎,你去喚了禁衛,將陸胤帶來,朕要當面詢問。”孫權疑心病重, 先是看了孫魯班遞上來的帛信, 又聽到孫霸說出陸胤的名字, 不由得又信了幾分。

孫魯班心中一喜,孫權放權讓她去叫禁衛,那裡面可操作的餘地就大了。

潘淑在旁聽到孫權如此昏饋的決定,心中不由大急起來,但孫魯班在旁,她要是再勸說的話,估計也是沒有效果。

等到孫魯班離開,潘淑仔細的替孫權擦試好身子,見到孫權心情有些好轉,終於鼓起勇氣,跪在孫權面前再一次勸諫起來。

“陛下,妾聽聞,上一次江夏之戰,我大吳接戰不利,是陸督不計前嫌,帶著將士從廣陵回援,後又不辭辛苦駐守武昌,才保住了江東半壁。”

潘淑提到陸遜的功勞,這一點孫權也不能否認, 他這個吳大帝之所以還能穩得住, 靠的就是陸遜幾次的救駕。

“陛下,現在大長公和魯王因為一封不知真假的信件,就懷疑陸督與太子之間有陰謀,這傳揚出去,知道的人明白是大長公和魯王的意思,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陛下的想法,要是陸督也誤認為陛下在懷疑他,要他的性命,那事情就糟了。”

孫權被潘淑這麼一提醒,震怒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

孫魯班、孫霸剛才拿出的證據,只是張休和陸胤之間的書信,其中提到了孫權有屬意孫霸的意思,張休信中的意思,是想透過陸胤聯絡上陸遜,然後上書勸說孫權,至於說會不會激進的實施兵諫,這就不好說了。

要是沒有高平陵之事引頭,孫權自不會聯想到陸遜、孫和舉兵之事。

這隻能說,孫魯班告發的時機,真是太巧合了。

“陛下,萬一大公主妄傳旨意,囚禁大都督,可能會引發軍中激變?”潘淑見孫權心有所動,遂鼓起勇氣繼續勸道。

“你是說全琮和陸遜.......。”孫權身體一哆嗦,兵變對他來說並不陌生。

江東這個地方,軍權並不完全歸孫權所有,而是將領世襲制,也就是說將領有多少本領,就能招多少兵。

孫權幾次帶領十萬吳軍攻打合肥不克,有他軍事能力不行的問題,也有將領生怕部下死傷過多,不願出死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