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武昌。

這裡是吳國西都所在,在後世這裡的名稱為鄂州,江夏郡的夏口、沙羨,才是真正的武漢三鎮所在地。

早在程普任江夏太守時,吳國就在夏口對面的沙羨建造新城,與夏口隔江相對, 正好一南一北,形成雙鬼守門之勢。

步家這些年,名義上屬於吳國,實際上卻被蜀國所控制,要是再繼續下去,等劉封徹底的收服了步家,那就相當於當年的劉表、黃祖,荊州漢軍隨時可以順江東下, 直撲建業。

在得知劉封遠在涼州之後,孫權一顆背刺的心,就沒有停歇過。

這一次,因身體、信心、軍中將校的態度等多方面原因,孫權沒有能親征夏口,在權衡之下,他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宗室孫峻、大將朱然。

孫峻在武昌督戰,孫魯班向孫權請示之後,帶著一眾宮婢前來慰問。

戰場上的捷報,讓孫峻志得意滿,臉上笑容不斷,與孫魯班相處時,底氣也越發的霸道,一掃往日被孫大虎言語威逼的苦悶。

孫魯班與全琮成親之後,夫妻關係不如意。

主要是全琮比她大了有二十多歲,老夫少妻, 在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 本就水性揚花、欲求強烈的孫魯班,先是與全琮之子全緒有染,後來又和孫峻勾搭上了。

兩人同姓孫,從輩分上排,孫峻是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孫魯班要比孫峻高一輩,所以,應該是孫峻的堂姑媽。

“長公主,汝曾言劉封是如何如何的厲害,現在看來,也不過爾爾。”孫峻在好好的慰勞了一番孫魯班後,發出只有男人由衷的感嘆。

“子遠吾侄,你可要當打虎英雄?”孫魯班迷迷糊糊,呢喃膩聲低語。她遠道而來,被孫峻佔了一個便宜。

兩人一番折騰,等到日上三竿時,才匆匆梳洗起來。

孫權在軍事上屢戰屢敗,得了一個“孫十萬”的名聲。

這讓吳國上下很是受傷, 隨著年紀的老邁,孫權的疑心病越來越重,手握重兵的大都督陸遜, 已經不能得到孫權的完全信任。

孫峻、朱然,成為孫權信任的大都督後備人選。

考慮到吳軍將士計程車氣加成,孫峻這一次也是吸取了孫權專搞微操作的教訓,在排程作戰方面,採取了放權的做法。

具體的夏口攻城戰方面,名將朱然頂在前面,他只在後面督戰,這樣一來,朱然、朱績父子的才能得到發揮,吳軍也是一掃以往進退失據的頹氣。

目前,夏口城的戰事雖然僵持著,但吳軍還是佔了上風,只要能打破步家在城中的烏龜殼,吳軍就能以夏、沙兩城為據點,徹底封住蜀國從水路東進的道路。

孫魯班上一次在交州搞事情,結果被劉封一頓狠揍,差一點回不來,這回聽說劉封已從涼州迴轉,心頭不由得一怔。

“子遠,你可千萬千萬小心,劉封可不是一般人物,厲害得緊,要防止他出奇不意,偷襲我大吳的背後.....。”

孫峻見身邊的女人說別的男人厲害,心中一陣煩悶。

“長公主多慮了,要我說,劉封之前的那些戰績,多半是誇大其辭,這一回,我孫子遠要讓他顯出原形,露出真面目來。”

“我孫家子弟,還是子遠最厲害!”孫魯班誇獎道,她剛剛經歷了一場戰事,這會對孫峻的自信很是讚許。

孫峻得意妄形,在征伐孫魯班時,力氣又加大了幾分,惹得這堂姑興奮不已。

——

陸口,昔日赤壁古戰場。

在送走郭建之後,劉封帶著中軍移駐陸口,開始積極準備對吳國的反擊行動。

外交層面的博弈,無非就是一拉一打。

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在戰場上。

江夏戰場上整個的態勢,最內圈是夏口城的步家,步闡和步練師的族兵約有萬餘人,戰鬥力一般,優勢在於軍資充足,只要不出現叛徒,守城一年半載不成問題。

中間一層是孫峻、朱然的吳軍主力,有近三萬人,連同輔兵在內,對外號稱五萬人,這五萬軍隊也是孫權手中最大的一支野戰機動軍隊。

在後續的武昌、柴桑方向,吳國還另有呂據、諸葛恪等部的援兵,總兵力全加起來,有近七、八萬之數。

對吳國來說,此次漢吳大戰動用的兵力,是劉備當年東征之後最大的。

這些年,隨著北方僑民的南遷,還有掃蕩山越的所獲,吳國不缺青壯男丁,拉出一支可戰的軍隊也是輕輕鬆鬆。

當然,可戰並不代表能戰。

由山越兵和流民兵組成的吳軍,戰鬥意志一直是個大問題,他們不知道為誰而戰,也不想為孫權的妄為送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