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劉封、張琪瑛,道法切磋(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江夏郡最外面的一層,是蜀漢還未完全形成的半月形包圍圈。
陸口、長沙方向,有劉封剛剛新建的中軍,聚攏了張苞、習隆、梅敷等數支郡兵,人數約在三萬餘人。
安陸方向,有關興統一指揮蜀漢的北路軍,徵調了竟陵、當陽等地的郡縣兵馬,麾下有文休、文武、蔡琰等將兵近二萬人。
在更靠後的江陵,蜀漢荊州刺史府正在進行全面動員,可發動青壯近六萬,用於後方的軍資輜重運輸,必要時也有可能遣上戰場。
鄧艾、丁奉、文欽各部,也是聞風而動,作出向吳境運動的態勢,以吸引當地吳軍的注意力。
特別是駐守在潛山、六安的丁奉,頻頻向合肥的吳將全琮發起襲擾,可以說,除了東線廣陵的陸遜一軍沒有什麼異常外,西線、中線的吳軍也皆被牽扯了進來。
面對裡三層、外三層的複雜戰局,劉封提出的破局招數,很是出乎漢軍諸將的意料。
奔襲武昌。
吳國左都督孫峻居後指揮作戰,他的行在就設在武昌,有夏口外圍的朱然軍擋著,孫峻一定會認為武昌很是安全。
最安全的地方,其實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劉封在縱觀了整個江夏郡戰場後,就決定朝孫峻下手,打掉這個吳軍西線的排程輸杻。
武昌易手,吳軍兵力再多,也是兩截斷了的蚯蚓,無論怎麼掙扎,都不可能再對夏口發起什麼攻勢。
而要想拿下武昌,沿長江走水路,有朱然的重兵在江面上擋著,漢軍不可能跳過去,最可行的一條路線,就是走長江南面的陸路。
“丞相,陸路打武昌,中間有吳國重兵把守的沙羨,還有山越宗賊據守的幕埠山、九宮山一帶險地,這太冒險了,萬一......。”
劉封提出從陸路奔襲武昌,丞相府蔣琬、李球等參軍連聲勸阻,孤軍深入敵之腹地,沒有後援支援,一旦遭遇吳軍重兵圍困,損失會相當的大。
“諸位放心,我這一次謀取武昌,可不是沒有幫手,你們可別忘了,我還是龍虎山天師道的大師兄呢。”
劉封淡定一笑,一句話讓蔣琬等人息了勸說的想法。
天師道,是張道陵創立的道家教派,道家在南方,主要的傳承有兩支,一是龍虎山正一派,二是終南山全真派。
正一、全真之名,現在還沒有被正式提出來,但兩派的傳承路子已經定下,按照“西蜀鶴鳴,東吳龍虎,功行既成,再遊南土。”的路子,各有自己的際遇。
天師道要吸收山越宗帥為弟子。
吳國要驅趕山越下山,擇其青壯入伍,為其耕種出戰。
兩者之間,矛盾日漸加深,在這種情況下,劉封這個假冒龍虎山天師道入世修行的大師兄,就成了龍虎山道家想要接近的重要人物。
好在龍虎山的大天師不是別人,正是張敏的四哥張盛。
張盛,字元宗,張魯的四子。
在漢中失陷之時,跟著張魯到了關中,後來從曹魏輾轉到達江東,迴歸豫章郡龍虎山一帶傳道,他的道法源自五斗米教,很有鼓惑人心的作用,豫章郡一帶的山越宗帥,多為其弟子或者再傳弟子。
張盛與張敏,有兄妹的情份,要想聯絡上劉封,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張敏說項。
劉封在陸口等了幾日,張敏帶著青城山天師道一眾祭酒終於來到。
一襲青布方格的道衫,頭上一支白玉的髮髻,簡單之極的裝扮,讓張敏整個人顯得充滿了神仙氣息,與仙俠裡的大修行之士甚是想像。
在劉封的支援下,張敏治下天師道南支已有總觀一座、分觀三座:分別是青城、終南、武當、峨嵋。
如果說,當年張敏接任天師道大天師,是靠著劉封的強力扶持。
那現在的話,張敏憑著自己的道法和能力,可以說眾望所歸,得到了座下絕大多數祭酒的認可。
與劉封的其他女人不同。
張敏,也就是張琪瑛,有自己的天師道的事業,對窩在劉封身邊討好寵幸沒有什麼興趣。
這種獨立人格的女性,在劉封穿越前很是常見,但在漢末三國時代,卻是鳳毛麟角。
劉封這回要有求於張敏,也不再遮遮掩掩:“琪瑛真人,這一次出兵武昌,你和我一同隨行,等到了蒲坼的九宮山,我們一起去見一見令兄符宗真人,商談龍虎、青城兩派合作的事宜。”
“元通真人,道法方面,師妹我還有欠缺,不如我們晚上再好好的探討一番。”張敏微微點了點頭,一身正氣的說道。
張敏早有壯大天師道的想法,這回有劉封在身後撐腰,底氣也足了不少。
道法上的交流,單靠一個人苦修,修行進展的速度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