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郭太后:沒有妹妹怎麼辦?(第1/5頁)
章節報錯
劉封治下的蜀漢國力強大,教育興盛,荊州學堂、益州學堂,分別有龐統、黃月英坐鎮,再加上延請了一干名士授課,在南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劉封的事蹟,在荊州學堂中已經成為傳奇。
長坂坡單槍匹馬衝殺曹營的小將。
一手扶立危亡中大漢的名將。
陸抗在學堂交往的, 俱是蜀漢的精英和優秀後備人才,從感情上來講,也自然而然的對蜀漢越發的親近。
吳郡陸家與孫家的關係,並不如表面上那樣和睦,陸康被殺之仇,就算陸家不計較, 孫權心裡總是有一根刺橫著。
陸遜雖然是吳國的大都督,但因與劉封走得近,在和平時期倍受吳國上下的排擠,本來駐紮在武昌的他,現在已被調到了東線的廣陵,距離蜀漢越來越遠。
面對崇拜的偶像,陸抗年輕的臉龐上,洋溢著自信與從容,眼眸中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劉封凝視陸抗的眼睛,沉聲道:“幼節,你在學堂就學,未出仕為官,吳主那裡不會為難伯言兄,你若是領令遁入夏口,那就是我大漢軍將,要是吳主怪罪下來,那伯言兄當如何自處?”
陸抗聽劉封說起父親陸遜,眸子裡露出自豪之色, 朗聲說道:“丞相, 出仕大漢的江東名士,前有張溫, 後有闞澤,我陸抗一束髮少年,又如何能入吳主之眼。”
“再說了,我陸幼節未受吳主一分恩惠,自也無愧於他,至於我父親,他為吳國立下赫赫戰功,忠義之心天日可鑑,吳主若是因我之故,責難我父,又何談江東雄主器量?”
陸抗雖是少年,但族中的實際情況,也看得清楚,在孫權有意無意的縱容下,在孫氏宗室的打壓下,吳郡陸家在江東的發展不順。
與歷史上沒有別的選擇不一樣的是,陸家這一回, 除了仕吳之外,還有仕漢的選擇。
陸抗其實並不是第一個來荊學習的陸家子弟。
由於陸績早早投了劉封、並很受重用的關係, 吳郡陸家子弟在蜀漢出仕的不少。在陸抗之前,就有陸遜的外甥姚信到荊州求學。
看到陸抗神情堅毅,語氣堅定,劉封終於放下心來,鼓勵道:“幼節,我聽說你很喜歡學堂的那一篇少年大漢說,等你從夏口歸來,我親錄一篇贈予你,以彰你相救夏口之功。”
這些年來,劉封授意陸績多與陸遜聯絡,加深聯絡感情,現在看來,這份長久投資,在陸抗這個後輩身上終於起到了作用。
陸抗臉上動容,荊州學堂的校訓,就是劉封那一篇《少年大漢說》,陸抗在讀書之餘,每每誦頌,深以為然。
“丞相放心,抗既領了任務,不達目的,決不迴轉。等我歸來之時,丞相可否答應收我為徒,為我戴冠,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到時候就算父親責怪,我也有話回說。”
漢家男子年十五束髮,年二十加冠。
一般來說,束髮由家族中的長者為之;加冠的話,若是能延請師尊或者名士,最受人尊敬。
陸抗現在年十七,束髮已經二年,距離加冠還有三年,他最希望替自己加冠禮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封。
陸績在旁,聽到陸抗言語切切,也跟著幫忙說道:“丞相,幼節乃我陸家之麒麟兒,在學堂時,龐士元屢有收他為弟子之意,都被幼節給婉拒了,他這是等你回來呢。”
劉封點頭,仔細的看了陸抗一眼,道:“公績,能收幼節為弟子,封自然樂意,戴冠之事,包在我身上。”
天、地、君、親、師。
師徒關係,是漢代儒學禮法的核心。
陸抗要拜師,劉封心中喜不自禁,要不是還要維持師長的尊儀,他只怕已經笑出聲來。
陸抗見劉封同意收下自己,神情激動的一抱拳,大聲說道:“丞相,不,師尊放心,抗此行夏口,必不負師尊信任。”
劉封受了陸抗一拜,從腰間取出一枚玉玦,遞了過去:“幼節智計無雙,在學堂諸子中無人可及,這次能主動請纓,解我大漢之圍,我有什麼不放心的,步夫人那裡,這裡有一塊刻字的玉玦,她看了之後,會知曉我的意思。”
步練師與劉封心意相通,這一枚玉玦,就是當年相贈之物,劉封相信,只要見了此玦,步練師就會對陸抗信任起來。
因為陸抗的主動請纓,夏口的僵局有了破解的希望,劉封心情漸趨轉好。
這一次江夏郡事變,原因有多方面,但根本來說,還是劉封離開荊州、益州的時間太長,這就給了孫權背刺的可趁之機。
好在劉封回來的及時,步家在夏口的根基深厚,在外部有援兵的前提下,守住幾個月應當沒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在歷史上步闡孤軍死守西陵,堅持了也要半年之久。
在佈下陸抗這一枚關鍵棋子之後,劉封又將徐夫人叫來,對夏口城的實際情況細細過問,探討了一番。
步家經營夏口已有五、六年時間,藉著石城一帶冶鐵坊的便利,屯積了大量的兵械,夏口城中也有步家的冶鐵工匠,糧秣方面幾處屯糧之地也足夠一年之需。
這些都是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