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愛走路的人,

所以每次如果需要在一個城市乘坐觀光車遊覽,我都有習慣在經過每個感興趣地方的時候就記下來。下了觀光車車後要不乘坐公共交通要不步行再到那個地方仔細逛逛。德國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可有個特別不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自動售票機都是德文,而且通常這種時候買票的時候我不知道該在哪個車站下車,所以每次買票都需要不斷地詢問旁邊同在等車的人。當然,每次不管被問的是男士或女士,不管年齡老幼都能讓我得到非常滿意的答案。第一次去柏林遊覽也是循著這個老路數,這次被問的是一位女士。沒想到那女士實在乾脆,直接從錢包裡掏出一張日票,對我說,拿著這票無論地鐵有軌電車還是公交車想在哪裡上車就哪裡上車,想在哪下就哪裡下,不需要再問來問去。塞給她錢卻愣是不肯收,搞得我非常的不好意思也感激得要命。

我是一個愛交往的人,

德國的幾個展會在我們這個行業的歐洲市場中份量很重,投身這個行業的人都會透過參加這幾個展會來拓展自己的業務,這樣也給我了每年訪問德國的理由。透過遊走在大大小小的德國城市街道,融入到各式各樣德國人的生活中,這些年和幾個德國人不僅成為生意夥伴同時也成為了生活中的密友。據我瞭解德國人雖然血液和骨髓中大都帶著驕傲,卻基本上都是些刻板守時講究規則且謙遜有禮的人。

我是一個愛思考的人,

曾經有段時間對歐洲歷史非常地著迷,但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未能釋懷: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契機讓德國人發動了歷史上那兩次波及全人類的戰爭?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毫無顧忌地驅逐和屠殺身邊生活了多年的猶太人鄰居?當然問題過於敏感,不可能向我的德國朋友打聽,

歷史總是以某種方式重複著它的軌跡,所以我們不能忘記過去。

柏林在我心中的位置在於它不僅僅是一座相容著東西方陣營印記且歷史內容豐富的名城,不僅僅是一座復原了卻仍留有傷疤的城市,還應該是一切關於德國曆史事件的起源地。就如同那早被拆掉的柏林牆,何止僅僅是一堵橫亙在東西柏林之間的高牆,它早就成了分割的代名詞。

幾百年來一直佇立在動物園火車站對面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雖然炸彈沒有摧毀它的結構,但是被削掉了尖頂的半個塔尖始終向世人展示著它大半個世紀前曾遭受過的洗禮。從教堂到動物園的這片土地上,雖然蘇聯紅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地下埋著的又何止是德國士兵的屍體?據說柏林修建地鐵的時候,在動物園站挖出許多骸骨,根本分不清是德國人還是蘇聯人。勃蘭登堡門被稱為德國人的凱旋門,可勃蘭登堡門所見證的卻不僅僅是德國人的勝利還包括了他們的恥辱。仍然保留著的那一小段柏林牆,完全是為了滿足遊人到此一遊的心理而設,柏林牆紀念館中留存的也不外只是一些舊時的老照片讓外來的遊客或年輕的一代記住過往的歷史。

或者習慣了到處遊蕩,我竟獨自走進了城裡一個現在已經記不得在哪裡的區域。那裡還存留著好長的一段老牆,雖然牆身仍然保留著原來的模樣,牆面卻被各種塗鴉填得滴水不漏。

幾年後和太太再去柏林,柏林依舊是那個柏林。除了一些地方有少許變化,但依舊還是那個模樣。若干年後太太再帶著兒子又去了柏林,柏林仍然依舊......

柏林依舊但人已老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