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悉尼,九小時的飛行,直接從春天跳到了秋天,直接從清晨跳進了深夜。

第一次到了一個時間比家裡早的地方,還真的有點不習慣。到達的這天是週末,城裡到處是年輕的帥哥和美女。美女們一律地低胸且緊身的正裝,男孩子們穿著倒是隨意。據聞悉尼的夜文化是酒吧文化,我那剛剛滿十八歲的小孩還正兒八經地要他的祖父母一定要找個晚上擰著我一起去走訪一下酒吧,無語。好象他有很多酒吧經驗,又難道他以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象他一樣的年輕,一樣的思維?

說回來,這是一個異於我所熟知的白人國度。在其他國家,這個時間裡人們早已在家休息了,但這裡商店還在營業,大街依然燈紅酒綠,喧鬧異常。

有人說,日照時間越長地方的人,越迷戀夜生活。人,真是奇怪的動物。

到賓館的時間真的晚了匆匆在賓館下面一家港式茶餐廳般的餐廳,吃了幾個點心作為夜宵,結果後來幾乎天天晚上我們都要來這報到。打心底裡,到了一個新地方遊玩,我寧願頓頓都在不一樣的地方嘗新,尤其是地道的當地美食。先不說這茶餐廳的味道並不怎麼樣,就餐的位置也窄得有點轉不了身,實在倒人胃口。

原來計劃第二天安排坐帆船觀賞一次悉尼港灣的美景。來前小孩說由他團購船票,當時微信上幾個人還糾結著是白天遊還是晚上游,沒曾想他卻把這事給忘了……第二天他要上課,只能由我著陪二老去一趟Manly beach,打發打發白天的時間。何況,白天渡輪過去,入黑了也渡輪回,雖然沒有坐帆船出海那麼高大上,但是每人幾塊錢的成本絕對價效比超高,而且似乎白天遊船和晚上游船兩個事情都做了。Manly Beach有什麼好玩好看好走的地方,根本不重要了。不就是欣賞一下悉尼港灣的風景,見識一下異國的風光,大不了發一天呆就發一天呆,度假不就是在這裡呆呆或者在那裡呆呆?

好多人旅遊喜歡做好詳細的功略,哪裡要走,要停多久都事先做好詳盡計劃。走完後在自己的計劃本上標個“完成”的標誌。有次聊天物件剛好就是這樣的人,問她功略從哪來?她說從旅遊書或網路上。當時我打趣道,能否這樣理解?其實你走的是別人走過的路,分享著別人經歷的事,分吃著別人遺留的剩食。她嗔怪道:活該你有那麼多古靈精怪的經歷!

人生本就是一種經歷,過程比結果更珍貴。

Manly Beach確實也沒有讓人失望,旅遊的地方總是安逸且舒適。剛好在工作日且時間也到了初秋,雖然沙灘浴場總有不少的人在追浪戲水,可優哉遊哉地漫行還真的讓人感到舒心愜意。

傍晚想要乘船離開的時候,忽然發現碼頭旁有個美得如畫一樣的餐廳正好泡在夕陽的餘暉裡。海浪微波不興,晚風清爽得如小時候媽媽為自己小孩把著扇子,晚霞還掛在遠處的海平面上,可漫天的星斗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來向著遊人拋灑媚眼……

我問兩老,要不要做個畫中人,享受一頓滿天星斗下的晚餐?

……

結果,最後我們還是坐在賓館下面那個連轉身也困難的茶餐廳裡,吃著比香港貴好幾倍的及弟粥和豉油王炒麵……

老爸笑說他記掛著家鄉的味道。

難道僅僅是鄉味,還是說他在茶餐廳可以和那些侍應或那肥得可以出油的老闆娘自由地交流?還是說他擔心在海邊的星光下晚飯,美景需要額外付費?

我不怪老爸,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準則。很多事情上根本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各自的立場和做法。相同志趣的一起同行,志趣向左各自前行,沒有對錯。

只不過我是我爸的兒子,我必須照顧他的感受和聽取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