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斯堡,一座美麗的歐洲小城。長時間被德國人統治,所以建築物大都是德國的風格。當然德國建築風格為何物不得而知,那是建築師的事。只不過類似的建築在法蘭克福市政廳老街上見過好多,一眼看去就有這麼個感覺。在斯特拉斯堡遊覽可一定要坐船,所有的風景都在河岸兩旁。但是,科爾瑪有點兒不一樣必須走路,葡萄產區的一個小鎮,安靜而逸緻,到處是橫街窄巷到處都是碎石小路到處都是格子外飾小房子。他們自稱小威尼斯,自然到處都貫穿著一條小河。小河本身並不怎麼動人,但是小河邊上那些德國式的房子還有散落在河邊的各式餐廳讓人覺得尤為別緻。家家戶戶到處種滿了各色小花,窗臺,露臺,陽臺,院子,空地,著實謀殺了不少菲林。

住的酒店在火車站旁,對於一個旅遊小鎮,似乎住哪都不重要,步行十分八分鐘就能到達鎮上任何地方。可是走了一圈後我又後悔了,小河邊上的民宿可能才是最佳的選擇:小河蜿蜿蜒蜒,河水陌陌泊泊,鮮花盈盈嬈嬈,綠樹影影綽綽,小鳥吱吱喳喳。清晨開啟窗戶,薄霧縈繞,花香撲鼻。訂酒店時,光考慮客戶接送方便而且有個漂亮的閣樓,

或者是因為某本以閣樓為名的雜誌過於著名,閣樓總讓我聯想到一點點情色的調調?看來我的思想出紕漏了。

這兩小城的傳統菜式居然都和德國菜很象。白煮肉,各式腸子,德國酸菜,滿滿的一盤足夠兩個人的份量,如果不是多點了盤法式蝸牛,正兒八經還以為在德國了。後來在科爾瑪的一個路邊小店,忍不住還是買了一小段香腸和一瓶當地產的雷司令,一直帶到瑞士的Zermatt。

週一早上九點,Christophe來接,在去他公司的路上走馬觀花般地走了一些著名的地方,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結果讓我對小城多了一份更深入的理解。有的時候覺得,旅遊於有文化內涵的地方或歷史久遠的景點,隨便瞎逛還不是最好的方法。這裡的房子,雖然外表看著有點像德國的房子,但實際上卻包含很多隱藏的資訊,當地人能透過房子的結構,門口的雕刻,外牆的裝飾,甚至門洞旁的一些小配飾,告訴其他人關於房主人的身份,社會地位,職業,家庭成員,財富多少等等資訊。當然有些問題Christophe居然也回答不了,例如,為什麼這裡的房子門洞都比較的矮?回國後嘗試透過網路搜尋,居然找不到答案也沒有任何關於這裡房子的任何資訊。暗自慶幸:在歷史或人文文化豐腴的地方遊蕩,不能沒有一個好向導。

我問Christophe,為什麼以前的人喜歡把這些貌似隱私的東西都堂而皇之的炫耀出來?他說這不僅是一種炫耀,更是一種自我保護。如果你和某人有了糾紛,先看看人家的房子再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這樣似乎就能理解了。忽然想起老爸說的一個故事,清明祭祖為什麼必須全家男丁到場而且要儘量做得堂皇?其實是為了向其他家族展示自己家的人力和財力,這樣在往後的一些關於水源或其它一些利益的紛爭中可以獲得微妙優勢。

我原來一直瞧不起國人愛炫耀的毛病,現在卻明白這個似乎不僅僅只是國人的特有的;甚至還不能說是毛病,這是一種政治的需要。

我不想炫耀,心底裡更不關心政治,我只想靜靜地寵著我的愛,直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