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是兒子建議去的,說他想去但沒去過,所以週日的旅行是老早就定好了的。

祖孫三代四人一早在火車站會合然後一整天的旅行就開始了。在來澳洲前,曾諮詢過朋友,朋友稱藍山不值得擠時間一遊。但我們來澳洲目的本來就不僅僅是旅遊,所以我把所有的安排交給了兒子,也樂得交給了他。

天氣真的很好!

一路上山的路,我們順小鎮而行,到處是別緻的小房子,有點象我喜愛的小城stillwater,一個在我記憶中佔據很大位置的地方。一天的行程,如果不是傍晚下山那段車程,坦白說印象並不深刻,除了三條各有特點的索道,也許這就是朋友認為不值一遊的原因吧。藍山是因為長滿了本地一種橡膠樹,而這種樹會散出一種如煙般油霧令整個山谷永遠都被罩在一層薄薄的藍紗下而聞名。但它頂多就是一個森林公園,奇怪的是並沒有多少動物和鳥類。那天人品好得有點不可思議,爺孫幾個逛逛蕩蕩不知不覺已近黃昏,看著老人家有點累,又剛好有輛旅遊車過來就坐上去了,沒想到卻坐上了末班車。或許坐得高,才發現當楓葉紅透了的時候才會是這裡旅遊的最好的時節。

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以及那些躲在森林裡的漂亮的小房子忽然就那麼幻想著將來的某一天,就在這楓林深處隨便找個小房子住下,就在葉子紅了的時候,

白天在滿山紅葉間徜徉,晚上在漫天星斗下呢喃。

藍山下來後第二天老同學開車帶著我們逛了逛悉尼市區幾個景點,最後停在一片港灣處。當看到港灣的沙灘,我實在無法自持;當他告訴我,我們會在這裡下水玩kayaka的時候,我差點興奮得有點兒象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雖然第一次,但好像不是很陌生。在自己朋友圈中似乎也見過幾次這樣的遊歷,以及朋友形容的滑翔水面的快感。老同學應該也沒玩過幾回,死活不願意坐後面掌舵。短短几分鐘培訓,兩個新手興沖沖地就出發了。風平浪且靜,天公實在給面子,咱們也都興奮,所以劃得有點快。悉尼這個海灣給我的驚喜也才剛剛開始…

後來很後悔沒帶上照相機,無法把見到的驚喜記錄下來,甚至當友人追問滿滿一個海灣都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水母搖搖弋弋,七八隻海豚總在我們船前打鬧是怎樣的感覺的時候,我卻只能笨笨的用我呆呆的文字蠢蠢地描繪著。接著我們又相約下次來悉尼或哪裡來次浮潛,老同學說看著海底各式美麗的生物,感覺會特別的爽。但我怎麼都覺得他只是在找理由想在假期裡找些別樣的生活。

微信,ins,抖音等等的存在,讓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偷窺著旁人的生活;也有意無意地晾曬著自己的。每天反應最熱烈的無非美食和美景,我們就是熱衷於感觀上的愉悅。我是凡人也無法脫俗,所以我的朋友圈同樣晾曬著這些天的旅行。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壓縮著生活來工作,現在又壓縮著工作來生活,難道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縮影?

用一個時下年輕人流行的思維思考,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趁年輕的時候先玩?在澳洲經常會見到的好多的背囊遊客,一邊玩,一邊打散工,走到哪就哪…,但這些人都只會從事一些簡單且基礎的工作,其實並不會對社會的進步有幫助。然而我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卻熱衷於此。人類的一個劣根性,趨享樂而惡艱勞。

而你我卻樂此不疲,且引以為傲,到處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