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漏粉(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呢,小作坊也有小作坊的好處,純手工製作,雖然浪費的人力比較多,產能也有限,但是勝在熱鬧,而且自個弄出來的東西,吃著放心啊。就拿粉條和粉面子來說吧,市面上的土豆澱粉一家比一家的白,裡面指不定新增了多少化學藥劑呢,吃到肚裡真沒底啊。
一聽說要漏粉,村裡的漏粉匠立刻主動找上來,終於又能大顯身手嘍。
“鼻涕叔,您老沒把漏粉的手藝都忘了吧?”李小胖望著眼前已經禿頂的小老頭,嘴裡開起玩笑。
漏粉匠名叫李有亮,跟村長叔都是一個輩兒的。因為患有慢性鼻炎,所以鼻子裡面總淌清鼻涕,流出挺老長才發覺,吸溜一下又抽回去,所以人稱“李大鼻涕”。
“哪能呢,俺就這點手藝,再不拾掇起來,就只能帶進棺材嘍。”李大鼻涕為人比較風趣,說著說著,鼻涕過河,便使勁吸溜一下。
村長叔見狀,也不由得嘿嘿兩聲:“你這手藝沒扔啊,這不天天都漏粉嗎?”
大夥也都跟著哈哈笑,淌鼻涕跟漏粉條還真有點相似呢。
黑瞎子屯之所以要自個漏粉,也是李小胖的主張。一來土豆大豐收,而漏粉通常用那些球球蛋蛋的小土豆就可以;二來嘛,屯子裡的遊客越來越多,粉面子粉條子啥的消耗也大,與其到外面買那些不放心的,還不如自個動手呢。
說幹就幹,一貫是黑瞎子屯的作風,就在生產隊找了三間通長的大空房子作為粉坊。又在倉庫裡面翻了一陣,把以前漏粉用的工具找到了大半,缺少的那些,自個就能加工。
在秋收的同時,抽空搭起爐灶,架起大鍋,粉坊也正式開張。在以後的兩個多月裡,都可以漏粉,所以也就沒著急,只給大鼻涕派了十個人,就足夠忙活了。
遊客們也很是期待,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見過漏粉的過程。而那些年歲大的,也十分期待。
粉坊開張的時候,遊客烏央烏央的,都湊到這來看熱鬧。邊看邊議論:“好傢伙,這大鍋也太大了,我都能進去游泳啦——”
“有本事你跳進去吧!”旁邊的兩名遊客作勢要把剛才那位給抬進去,大鍋裡面的熱水正翻著水花呢。
李大鼻涕現在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嗓門也格外洪亮:“閃閃,閃閃,別燙著。咱們這是100印的大鍋,以前吃大鍋飯,都用這個!”
鐵鍋的單位比較特殊,用的是“印”,一般個人家用的呢,就是10印或者12印的,也就夠用了。10印鍋的上口直徑是70厘米,12印的是75厘米,而100印的大鍋,直徑是130厘米,看著確實有點瘮人。
事先,已經把土豆都洗乾淨,然後在經過絞碎,漂洗,擠壓,沉澱之後,就形成一坨坨的溼澱粉,每一坨都有上百斤重,色澤乳白,被稱為白粉麵子;還有一種副產品,含的渣子比較多,顏色也比較黑,稱為黑粉面子。
黑點不要緊,只要不牙磣就成。黑粉面子也可以吃,最喜歡的做法就是做片湯。鍋裡熗好湯,然後幾個人把盆子裡的黑粉面子搓成各種形狀,可以是搓成條狀的,可以拍成小片,也可以捏成其他形狀,然後下到鍋裡。煮熟之後,黏糊糊的,又滑溜又勁道。
還可以包黑粉面子乾糧,最好的是用酸菜和餡子,外面包上一層面皮。蒸熟之後,一個個黝黑鋥亮,吃著也挺香。
除了粉坊出產這玩意之外,要是饞了,自個家也可以做。李小胖以前就弄過,先要用鐵片做一個土豆磨子。用鐵釘在鐵片上鑿出一個個小眼,背面就可以用來磨土豆,把土豆都磨成漿水,沉澱之後,就跟黑粉面子差不多了,不過比那個應該稍微白一點。
製作粉條就要麻煩多了,先要把溼澱粉打芡,然後再往裡揣粉面子,就相當於和麵了。這個最累人,非壯勞力不能勝任。要把粉面子揉捏得不幹不稀,用手捧起來,手指縫稍稍有粉面子自然下垂就好。
然後就把和好的澱粉倒進大漏勺裡,漏勺有9個眼的,也有6個眼的,架在燒開的大鍋上邊。澱粉液就慢慢從漏勺的孔隙溜進鍋裡。
遇到鍋裡的開水,便迅速成型,一根圓滾滾的粉條便製成了。然後挑出來過涼之後,搭到一根根架子上,自然晾曬。徹底乾透之後,才算是加工完畢。
遊客們算是大開眼界了,正琢磨著到時候買點粉條回去呢,卻發現又幾個老奸巨猾的遊客,已經吃上了。
在粉坊裡面,最好吃的,當然是燒粉耗子嘍。就連李小胖他們不少人守候在這,就為了這一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