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救天子!護乘輿!(第1/2頁)
章節報錯
先遣斥候偵察敵情,不多時,回報:十三里橋諸壘,空空如也。
張方微愕:陷阱?另有埋伏?
令:再探!左右十里,不可放過任一可疑處!
一個時辰之後,匯總多路斥候回報,確定:沒有埋伏。
事實上,這是長沙王食髓知味,重施敗成都王之故技也。
兵力有限,乃回收蓄力,憑堅城,一拳擊出,一戰而勝,一戰而定。
儘量不糾纏,不相持,不打那種你來我往、沒完沒了的陣地戰。
就這樣,張方不戰而得洛陽城外圍最後一道重要防線。
就長沙王這個戰術,衛將軍同幕僚議論之時,曰:“對陸機,長沙可‘一戰而定’;對張方,‘一戰而勝’或不難,‘一戰而定’,可就難了!”
不過,這一回,何天沒有給長沙王任何提醒、建議。
次日,河間、長沙兩軍,正式交兵。
長沙王再次故技重施,就像緱氏走牽秀那一次,再奉乘輿,出自西明門,列陣而西。
張方是個西北土佬,從未來過京師,政治敏感度上頭,比不得一直在洛陽混的牽秀,遠遠望見天子旗鼓,沒像牽秀那樣立即撤退,結果,就在他猶豫不決之時,麾下兵士先慌了,陣腳鬆動,長沙軍一發動進攻,即不待鳴金而自退。
一退而潰,不可收拾,張方喝止不住,見長沙軍洶湧而至,只好也調轉馬頭,加鞭奔逃。
河間軍遂大敗,死者五千餘人,傷者不計其數。
一直退到十三里橋,往後張望,不見追兵,才算鬆一口氣。
長沙王眼中,張方已經重蹈陸機之覆轍,孤與河間之對決,已“一戰而定”矣!
因此,並未窮追——並未像追擊成都軍一直追到七里澗那樣,追張方一直追到十三里橋;不然,十三里橋下的河流,亦可能“死者如積,水為之不流”。
只有那樣,才算“一戰而定”。
何天收到訊息,搖搖頭,“張方損失雖重,元氣並未大傷,指望他就此遁去,難!長沙沒抓住最好的一個機會,其後,欲不相持而不可得矣!”
頓一頓,“還是驕傲了!鬆懈了!那個……飄了呀!”
收攏敗兵之後,張方召集會議。
諸將皆心悸,長沙軍的戰力,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樣不堪呀?——一直是拿皇甫商來想象長沙王的。
這都罷了,關鍵是,對方有天子在手,往後,這個仗,可咋打呀?
開口說話的人的意見,基本上都是:
“都督,兒郎們的心,都慌著,這個仗,沒法子打!咱們……撤罷!”
不說話的人,瞧表情,基本上,也都是同一個意思。
張方不說話。
良久,乾笑一聲,“勝負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
頓一頓,“長沙所恃者,惟天子耳!天子,天下人之天子也!長沙‘恃’得,我‘恃’不得?我就要長沙,在這上頭,栽一個天大的跟斗——再也爬不起來!此所謂‘因敗為成’也!”
諸將相互以目:都督的話,很玄奧呀!
“你們說的不錯,”張方再幹笑一聲,“兒郎們的心,確實還慌著,一時半會兒的,確實還不好就再同長沙直接見仗——沒幹系!接下來,咱們打的,是不見仗的仗!”
“不見仗的仗”?
都督的話,愈來愈玄奧了呀!
很快,大夥兒就明白了啥叫“不見仗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