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何天口中的“躍躍欲試”者,並不肯給他們充分討論的時間。

成都王濟河之次日,宮變生。

左衛將軍王輿與尚書廣陵公漼率營兵八百人,自司馬門入宮,三部司馬應於內,攻孫秀、孫會、許超、士猗於中書省,皆斬之。

接著,殺孫弼、孫輔、孫髦、孫琰於門下省。

孫弼,前文有過介紹,孫旂之子;孫琰,輔、髦的另一個兄弟。

基本全家桶了。

留意這個王輿——

當初,淮南王舉事,不得宮城門而入、不得不轉攻趙王倫的相府,就是因為,彼時為尚書左丞的王輿及時關閉了宮門。

趙王倫篡代,也是這個王輿,同前軍將軍司馬雅一起,率甲士入殿,曉諭三部司馬,示以威賞,無敢違者。

基本上,算是趙王倫的死黨了;然而,一轉頭,咬趙王倫咬的最狠的,也是這位“死黨”。

何天的“舉事者,很可能包括之前從逆的——這班人,為免將來之禍,更要第一個‘反正’”的預測,全中。

至於廣陵公漼,宣皇帝孫,琅琊武王伷之子也。

接著,王輿屯雲龍門,召八坐入殿中,使趙王倫為詔曰:

“吾為孫秀所誤,以怒天下,痛哉!今秀已伏誅,其迎太上皇復位!吾歸老於田畝矣。”

傳詔,以騶虞幡敕將士解兵,迎成都王。

將趙王倫自華林東門出,及世子荂皆還汶陽裡第。

遣甲士三千,迎皇帝於金墉城,入自雲龍門。

沿途百姓鹹呼萬歲。

皇帝升太極殿,群臣頓首謝罪。

詔,送趙王倫、世子荂付金墉城。

那個慢吞吞的廣平王虔,自河北前線拔營還,至九曲,聞變,乃棄軍,單身歸洛陽裡第。

赦天下,改元——改回“元康”,大酺五日。

分遣使者慰勞齊、成都、河間、常山四王及新野公。

梁王肜領銜百官,上表:“趙王倫父子凶逆,宜伏誅。”

遣尚書袁敞持節賜趙王倫死;收其子荂、馥、虔、詡,皆誅之。

凡百官為趙王倫所用者皆斥免,臺、省、府、衛,為之一空。

是日,成都王穎、常山王乂入京師。

兩日後,河間王顒至,入京師。

趙王倫遜位的訊息一傳到陽翟,張泓即按照同何天的約定,將軍隊交給閭和,向齊王投降;自己則單騎赴繁昌,歸瓊苑。

襄陽太守宗岱承齊王冏檄,斬孫旂,夷三族。

永饒冶令空桐機以齊王冏使者身份,赴宛,收繳孟觀兵權。

孟觀束手,檻車徵於洛陽。

詔誅義陽王威——就是替趙王倫逼奪皇帝璽綬的那位了。

不是沒有人替他求情的,但皇帝堅決不同意:“阿皮捩吾指,奪吾璽綬,不可不殺!”

阿皮,司馬威之小字也。

何天想,沒了皇后,這位皇帝,可愈來愈有主意啦。

齊王冏乃率大軍入洛陽,新野公歆躬貫甲冑,為齊王前驅。

兵甲耀目,威震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