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起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頓一頓,“這其實有點古怪——成都王鎮鄴,較齊王鎮許昌,早的太多,各種準備,應該遠比齊王充分,何以將這個首功讓給齊王呢?”
再一頓,“譬如,成都王長史盧志,大多數時間,都呆在洛陽,做的,其實都是替成都王籠絡人心的活計——趙王還未篡代,他們就應該已經有了‘倒趙’的心思了!”
何天微笑,“嗯,有點國手佈局的意思了。大約,還有後手?”
“誰知道呢?”
“齊王準備的如何?算不算充分?”
江統搖搖頭,“倉促的很!尤其是軍糧,奇缺!賬其實不難算,目下所有,撐不了幾天的!——這也是我反對他現在就起兵的另一重要原因。”
嘆口氣,“連周邊的種糧都收繳上來了!沒有種糧,你叫老百姓種什麼?吃什麼?今年的日子,咋過?”
何天心說“慚愧”,面上不動聲色,“繁昌這邊,倒還好。”
“繁昌是公主的湯沐邑,目下的齊王,功業未立,到底還不敢打她堂姊的主意。”
“既然軍糧不足,何以定要倉促起兵呢?”
“大致是兩個原因罷!”
“其一,齊王認為,他和成都王,南北同時發難,各方群起響應,趙王天怒人怨,眾叛親離,必撐不了幾天,這個仗,打不了多久,既如此,軍糧少點,就不算啥大問題。”
“其二,他若不起兵,必給別人——譬如成都王——搶了先,照他自己幾個親信的話說,到時候,趙王倒了,‘肉是人家吃,咱們只好喝湯了!’
“所以,有些迫不及待了。”
頓一頓,“雲鶴,照你看——”
“‘群起響應’是一定的;不過,是否‘眾叛親離’,得看仗打得咋樣?彼敗、此勝,彼必‘眾叛親離’;彼勝、此敗,彼,自然不會‘眾叛親離’。”
“你是說——”
“這個仗,十天半個月的,是打不完的。”
“這……”
“趙王的兵,以宿衛兵為主,那都是一等一的精兵!早在運籌倒賈的時候,趙王就在宿衛兵身上下功夫了;篡代之後,對宿衛兵,更是優寵,賞賜什麼的,都是頭一份,府庫之大半,都花在了他們身上。宿衛兵對趙王,還是有些感戴的,不可能一戰而潰。”
“另外,齊王也好,趙王也好,麾下,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軍事人才。”
“再有就是——趙王的軍糧,可是充足的很。”
江統悵然片刻,“言之不用,奈何?”
*
次日,齊王冏與豫州刺史何勖起兵討逆。
許昌、繁昌,皆在豫州境內。
除成都王穎外,齊王冏還遣使告河間王顒、常山王乂及南中郎將新野公歆,同邀起兵。
河間王顒,安平獻王孚之孫,齊萬年之亂後,以平西將軍鎮關中。
常山王乂,武皇帝第六子,以聞望論,現諸皇弟中,僅次於成都王穎。
新野公歆,宣皇帝之孫,扶風武王駿之子,時任南中郎將,屯荊州。
同時,齊王移檄徵、鎮、州、郡、縣、國,曰:
“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