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借君項上首級一用(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天笑,“你想哪裡去了?她夫妻恩不恩愛,家宅安不安康,幹我底事?”
頓一頓,“我其實是在救她的性命——到時候,她明白過來了,只有感激我的。”
阿舞愕然,“啊?”
“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你且瞧著罷!”
阿舞狐疑的看著何天,不過,不再說什麼了。
何天的言出必中,迄今還未失過手,這一層,阿舞不能不信他。
“還有,”何天語氣溫和,“你也說了,‘皇后和大娘子誰也不會做真正傷害對方的事情’——誅除楚王,於大娘子,其實不算什麼‘真正傷害’,楚王於她,其實有欲而無情,算不上真正‘情郎’吧?”
*
次日,朝廷下詔,批准了衛瓘的病休報告,並開了一個月病假條;對於退休報告,則表示慰留。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衛瓘再次上書,感謝朝廷體恤,但自己的老病,不能成為朝廷之累,再次堅決求去。
這一回,朝廷批准了。
皇后也同何天商量過的,何天說,“去汝南王后,二聖再無掣肘,可以遂行聖意了!照臣原先的想法,這種情形下,張華也會樂意出頭負更大的責任——而不僅僅止於做好一箇中書令;因此,衛瓘致仕,於大局無礙。咱們也不必管他告老是真情還是假意,順水推舟,準了他罷!”
皇后自然樂意——她本就是討厭衛瓘的。
這是衛瓘第二次“以公就第”,退休待遇,基本比照華廙,但某些方面,更進一步,譬如,華廙“給錢五十萬”,衛瓘“給錢百萬”。
於是,有人私下底開玩笑,“不曉得將來衛伯玉還會不會再‘致仕’一次?如是,再賺朝廷一百萬錢!挺好!挺好!”
熱點新聞,不止衛瓘致仕一條,另一道詔書,亦十分引人注目:
任命衛將軍、楚王瑋為太子太傅。
楚王的銜頭中沒有“北軍中候”,說明朝廷不會收回免職的決定,而太子太傅的銜頭,許多人——包括汝南王在內,都以為是上頭同楚王的交易——
你既戴上了太子太傅的帽子,就趕緊將屁股打北軍中候位子上挪開罷!
雖然,以楚王的資望、學識,本沒有做東宮保傅的資格,但若如此一來,雙方……哦,應該說“三方”——朝廷、楚王、汝南王,都有臺階可下,倒也不失為一個不得已求其次的法子。
對於戴上太子太傅的帽子,楚王果然喜出望外。
公孫弘、歧盛都恭維他,“大王兼衛將軍、太子太傅而有之,真正文武兼資,大有可為了!”
“大有可為”為些啥,還不好說,可是,衛將軍也好、太子太傅也罷,雖然位崇,卻都是虛銜,真要做大事,手裡或有權、或有兵不可,而於楚王,“權”即是“兵”,“兵”即是“權”——
我真要將屁股打北軍中候位子上挪開嗎?
非但公孫、歧盛反對,就是賈午也如是說,“帽子沒了,位子不能去!”
太子太傅的任命,是賈午昨天晚上床榻之上說給楚王聽的,今天一早,詔書就下來了,其言效也!
賈午話裡話外,都是“我替你掙來了這個位子”的意思,楚王亦覺得,歧盛的主意真特麼好,這個床,上的值!
因此,對於大娘子的訓諭,自然遵奉不渝:
“好!他倆這樣說,我還猶豫著,你這樣說,我還有什麼可猶豫?這個北軍中候的位子,乃公坐定了!”
話雖這樣說,心裡多少還是有點發虛,“不過,上頭……”
賈午冷笑,“怕什麼?上頭雖未明說,但我瞅著,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她還有借重你處!你若不掌兵,如何‘借重’?”
楚王精神大振,“真的?”
“自然是真的!”
頓一頓,“說不定,過得幾天,這個北軍中候,便明公正道的還給了你!”
“好!好!如是,我可得好好謝一謝你!”
“咋謝呀?”
“就這樣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