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武帝吹捧齊王攸的目的,是趕他出京;汝南王吹捧秦王柬的目的,是留他“與聞政事”,話一樣,目的剛剛好相反。

問題是——

為什麼要說一樣的話?

汝南王以及他的長史、主簿、文學都太懶了,不肯原創,只肯盜版?

當然不是。

汝南王的目的很明白——

強烈的暗示:今日之秦王柬,即昨日之齊王攸!

昨日之齊王攸,那是真正的“德望日隆”、舉朝仰慕的!

可是,齊王攸之藩事件,也不過就過去了八年,在朝也好、在野也罷,都還記得,當年是如何因之而掀起了滔天政潮,以致三楊崛起,徹底改變了朝局?

就有人怪汝南王了——

好好的日子不過,瞎折騰個啥呀?

還有,你把秦王捧的這般高,於你,到底有什麼好處?

他“與聞政事”,分的,不也是你的權?

想不通。

皇后同親信們商議。

郭彰主張駁回。

賈模則建議,私下同秦王溝通,曉以利害,請他自己知難而退。

何天則如是說,“臣在民間,聽過一句俗語,‘欲使其人亡,必使其人狂’——臣以為,且叫汝南王狂!其亡不旋踵矣!”

司馬亮,我已經基本可以確定,你把司馬柬弄進來,想做什麼了?

至少,你是想叫司馬柬以“天子母弟”身份,名正言順的“輔政”,將皇后從皇帝身邊擠下去。

甚或,更進一步,廢后。

楊駿2.0。

事實上,根本無須“私下溝通”,秦王一聽到汝南王薦己任大將軍的訊息,便立即上書力辭。

而且,言辭懇切,近乎“哀訴”了。

然苦辭不果,任命他為大將軍的詔書,還是正式的頒佈了。

秦王的反應很有趣,立即告病,莫說就任大將軍,就連謁陵我都沒氣力去啦!

就有侍御史要彈劾秦王裝病,被汝南王按下來了,那個,秦王路途勞累,偶染風寒,沒啥稀奇的,養一養就好了!

然秦王柬不肯“養”,告病之後,居然光天化日、大張旗鼓的出遊!

明眼人都看得出秦王的用意——

趕緊來彈劾我!

明眼人也都看出來了:秦王是真不想幹這個大將軍。

汝南王的臉,掛不住了,居然親自出馬,攔住了秦王,大喝,“阿柬,你這個病,還想不想好了?”

秦王到底不敢在大街上同三叔祖公開爭執吵鬧,就這樣,被汝南王趕回去“養病”了。

可是,這出鬧劇,非但朝野內外看的清楚,就是市井闤闠,也都傳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