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高殷登基承大統 二王權勢遭忌憚(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湛!”高演這回是真的生氣了。
高湛撇撇嘴,退到一邊了。
高演瞪了一眼高湛,讓他老實些,不要再添亂。如今這局面他左右為難,他若不接這差事,恐怕母后那邊不會善罷甘休。可若接了這差事,必定流言四起。
高演權衡之後,只得說道:“陛下所託,臣定鞠躬盡瘁。待陛下服喪期滿,臣便搬出東館。”
言外之意,他只是暫時代高殷處理朝政,待高殷服喪期滿,他就會歸還朝政。
楊愔幽幽的嘆了口氣,閉上了眼睛。先帝在時,還能壓制的住,如今先帝不在了,這天下對常山王來說,想要得到它就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先帝顧及兄弟情,養虎至今,可他不會。
否則……
楊愔看了一眼坐在皇位上一臉天真的高殷,暗自握緊了拳頭。
高演和高湛一起走出大殿,高湛雙手插在袖子裡,有些懶散。
高演道:“九弟,以後切勿胡言亂語!”
“大家心知肚明,有什麼不能說的。再者,那位置本就不該他坐。”
“九弟!”
“好好,我不說了。”
高湛無聊的朝四處看了看,正巧看到了走在後面的楊愔、高歸彥、燕子獻和鄭頤。
高湛挑了挑眉,落後幾步,來到楊愔身邊,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恭喜楊大人,輔政大臣之首!”
楊愔面色陰沉的看著高湛,不知道他又要出什麼么蛾子,卻沒想到高湛說完便走了。
楊愔氣結,只當高湛是犯了瘋症,便不去理他。但有一人聽了高湛的話,心裡卻有些不是滋味。此人便是高歸彥。高歸彥傲慢狂妄,又身居高位,因此有些目中無人。此次他雖然一直沒說什麼,但心裡卻對楊愔能為四人之首頗為不服。如今被高湛這麼一說,心中更是不痛快。
於是朝著其餘三人說到:“某還有些瑣事,便不與三位大人同行了。”
眾人不疑有他,紛紛拱手告別。
至此,高演住在東館處理政事,大臣們想啟奏皇帝的事,都要先拿給高演決斷。
月餘,喪事處理完之後,高演便搬出了東館,回到自己府裡,不再過問朝中事。然而前來拜訪者依舊絡繹不絕,高演只好閉門謝客,誰都不見。整日和王晞在府中談古論今,樂得清閒愜意。
這日,高演與王晞對奕,忽然想起以前二哥在位時,他不僅要忙於朝政,還總是提心吊膽,哪有現在清閒。於是感嘆道,“陛下如今親政,你我二人託福,也算保住這悠閒的日子了”
王晞不置可否。
高演又說道:“當今陛下寬厚仁慈,定能成為承我高家之志,壯我齊國山河的明君!從今以後,本王就可以做一個閒散王爺了。”
可王晞卻沒有高演這麼樂觀,“先帝在位時,還曾委派胡人教導太子。如今先帝駕崩,陛下又年幼,驟然掌管軍國大事,定是不堪重負。如果放任外姓之人傳遞詔命,必定會大權旁落。到那時,王爺想守住這藩王之位,可還能守住?即使守住了,可這高家的國祚可還能萬年綿長?”
高演聞言,沉默許久,王晞所言不無道理。
楊愔是朝中的肱骨之臣,又是輔政大臣之首,當今陛下十分倚仗他,事事皆由有楊愔做主。長此以往,難保不會出什麼變故。
“那先生認為我該如何自處呢?”
王晞道:“當年周成王繼位時剛滿十三,國家動盪,內憂外患,於是皇叔周公姬旦便擔起了輔助之職,攝政七年。到成王年滿二十之時,政權穩固,四海昇平,便將政權歸還給成王,功成身退。已有先例,王爺卻在擔憂。”
高演道:“我怎麼敢自比周公呢?”
王晞道:“以王爺今時今日的地位和聲望,想要不當周公,能行嗎?”
高演無言以對,他想要急流勇退,卻未必能如願。(《北齊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三·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