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梓宮回鄴城的日子已經定了。楊愔也一直在暗中謀劃如何除掉高演和高湛。

這日,楊愔、高歸彥、燕子獻、鄭頤,四位輔政大臣又齊聚在高殷殿內密談高演和高湛該何去何從。

昨日他們已經商定,暫時讓常山王高演隨梓宮回鄴城,長廣王高湛鎮守晉陽,這樣既可以將二王分開,逐一削權,又能保證晉陽在高家的掌握之中。

可是楊愔思考了一宿,又覺得不行。高演和高湛勢力太大了,他不得不慎之又慎。而且晉陽對於齊國,對於高家都有著非常重要。

當年高歡就是看重晉陽地形及戰略意義,將大丞相府落戶晉陽,遙控身在鄴城的魏孝靜帝。到高澄高洋時期,晉陽依舊是高家的大本營,權利的中心,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將晉陽交到高湛手中,若他在晉陽造反,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楊愔又緊急召集輔政大臣商討對策。

新帝高殷坐在榻上聽著大臣們爭辯,稚嫩的小臉上帶著一絲疲倦和慌亂。

令公說六叔和九叔會謀反,可他們都是自己的親人,而且父親去世,都是六叔在操辦喪事,前前後後未曾睡過一個囫圇覺,怎麼會謀反呢?他想不通,卻也不敢提出異議。

四人商議許久,楊愔認為二王勢力不可小覷,欲要徹底剷除。怕是急不得,所以眼下讓二王皆隨梓宮回鄴城,再做定奪。

鄭頤卻不贊同,夜長夢多,一旦二王有所察覺,他們就全盤皆輸。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讓劉桃枝埋伏在宮中,然後將二王引誘殺之。“劉領軍身手矯健,武藝高強,當年殺永安王高浚和上黨王高渙乾淨利落,如果讓他出手,定能萬無一失。”

高洋駕崩後,劉桃枝任領軍之職,跟在高殷身邊,保護高殷的安危。

“啪!”

色澤瑩潤,白淨剔透的珍貴白瓷茶盞墜地碎成兩瓣。

高殷震驚,稚嫩的小臉瞬間變得慘白,茶水濺在手上也忘記了擦。

“殺,殺,殺了?”

鄭頤道:“二王之於陛下,如猛虎在側,若不殺二王,如何能安穩呢?”

高殷有些緊張:“可是,六叔和九,九叔是朕親,親叔叔,怎麼會謀,謀反?”

鄭頤道:“防患於未然,陛下若不先下手恐怕悔之晚矣!”

楊愔皺了皺眉:“若冒然將二王處死,太皇太后定不會袖手旁觀,朝堂必定大亂。”

提到太皇太后婁昭君,一時之間眾人皆沉默。

太皇太后愛子心切,不僅不會袖手旁觀,恐怕還會攪的朝堂風雲大變。

聞聽此言,高殷臉色又白了幾分,他想到了皇奶奶不喜歡母后,嫌棄母后是漢人,連帶著也不喜歡他。母后說過,若不是父皇堅持,恐怕這宮中早就沒有他們母子的位置了。如果皇奶奶知道他要殺兩個叔叔,那一定會把他和母后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