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高殷登基承大統 二王權勢遭忌憚(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時年十五歲的太子高殷在晉陽宮宣德殿繼位。
“大行皇帝遺詔:太子高殷聰慧夙成,寬厚仁智,有人君之度,可承大位。尚書令楊愔,尚書左僕射平秦王高歸彥,侍中燕子獻,黃門侍郎鄭頤,共輔之。凡諸凶事從簡,喪月之斷陷以三十六日,君王、百官奉制割情,悉從公除。”
高洋雖然將皇位傳給了兒子,但到底不放心高演、高湛一派,因此才挑選了四位顧命大臣。
楊愔,自然不必多說,一直是高洋的心腹大臣,左膀右臂。
高歸彥,高歡族弟,受封平秦王。
燕子獻,少時投奔高歡,高歡將養女淮陽公主嫁與他。
鄭頤,字子墨,個性聰敏,頗具才學。
此四人,都深得高洋寵信,皆被委以重任。
新帝登基,自然大赦天下。
高殷下詔,文武百官加官進爵,尊祖母婁昭君為太皇太后,生母李祖娥為皇太后,封大司馬、常山王高演為太傅,長廣王高湛為太尉。
同時詔令,全國軍人七十歲以上的授予名譽職銜,將六十以上以及身患重病的武官都釋放回家,土木建築金銅鐵等,一切停工,所征夫役皆送回原籍。
高殷坐在大殿之上,有一絲疲憊,也有一絲緊張,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一個好皇帝。
但想到今早皇奶奶宮裡人來傳的話,高殷稍微鬆了口氣,於是偷偷看了一眼跪坐在首位眉眼低垂的高演,清了清嗓子說到:
“朕初登大寶,又在服喪,不便處理朝中諸事。常山王才智雙全,就住在宮裡,代朕處理朝政。”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
楊愔不可置信的看著小皇帝。好不容易從高演手中將皇位搶了回來,怎麼還能讓他住在宮中處理軍國大政呢?這不是引狼入室嗎?而且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沒有事先和他商議?
高殷看著楊愔的表情,有些害怕。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可是今早皇奶奶派人來,擔心他恰逢變故,還要處理朝政,累壞了。因此才說讓六叔先幫他一段時日,等父皇喪事過了,便讓他自己做。他覺得皇奶奶說的沒錯啊。
楊愔雖然心裡窩著火氣,“陛下,常山王辦理喪事已經十分操勞,不宜再勞累。再者,常山王乃外臣,住在宮裡於禮不合!”
小皇帝聽了,仔細想想,好像是有些於禮不合,“那便住在東館。”
“陛下……”楊愔險些背過氣去。
東館雖在宮中,但卻靠近前朝,遠離後宮妃嬪居住之地,的確可以勉強住這。但是關鍵不是住哪,而是不該讓他處理朝政!
高演也沒想到皇帝會忽然在朝堂上宣佈此事。先前母后提起時,他雖答應了,但總想著事後找個法子躲過去。畢竟他若是入住皇宮,代皇帝處理朝政,定會被人認為居心叵測。可沒想到,陛下居然在朝堂上說了,定是母后那邊和陛下說了些什麼。高演內心嘆了口氣,如今這形式,他還是少參和比較好,畢竟朝廷不能亂。
他剛要開口拒絕,便被另一人搶了先。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長廣王高湛。
“楊大人不必擔憂,先帝喪事本王會繼續操辦,讓六哥安心住在東館處理朝政。我二人是陛下的叔叔,叔叔為侄兒分憂,自然是理所應當的。”
楊愔不待見高湛,語氣有些不善:“陛下聰慧敏捷,臣等會盡心輔佐,不需要二位王爺勞心。”
“呵,”高湛嗤笑,“楊大人可不要忘了,你能坐上輔政大臣之位,是誰給你的機會。”
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六哥將皇位讓給太子,你楊愔哪有機會做輔政大臣!
此言一出,朝中一片唏噓,雖然大家都明白,但是也沒誰敢說出來。
高湛則不同,高洋死了,高家便是他和六哥說的算,沒有什麼是他不敢的了。
高演大聲呵斥:“長廣王!”
高湛翻了個白眼,閉上了嘴。
楊愔大怒,“長廣王此言何意!陛下奉先帝遺詔登基,光明正大!我也是奉先帝遺詔輔政,何須別人給機會?”
高湛沒忍住,衝著楊愔挑眉,“本王何意?楊大人難道不知道?”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