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岳父來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楊嗣昌聽完盧象升的介紹,心中不禁暗暗心驚,他想不到自己那女婿居然如此厲害,怪不得才區區二十歲的年紀就已經能打下四府之地了。
楊嗣昌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二十歲造反的話,或許還達不到自己女婿這個高度呢。
“想不到此賊居然如此厲害,此人定是那四五十歲的老者,否則何以能想出如此高明之策。”楊嗣昌搖頭晃腦道。
盧象升擺手說道:“非也非也,楊大人這就錯了,你絕對想不到那莫賊多大。”
楊嗣昌故作驚訝狀道:“哦?莫非此人才三十來歲?”
“楊大人錯了,此賊才二十不到!”
“什麼?果真如此年輕?”楊嗣昌嘴巴都長的忒大!
“小弟豈能騙你,據我探查所得,那莫賊最多二十!”
“想不到小小江西,居然能出如此雄才,當真是臥虎藏龍,人傑地靈啊!”
“是啊,小弟我來江西數月,現今都不敢出兵去動那莫賊分毫,如今江西匪患四起,南昌的西邊是那莫賊,東邊是一群邪教,南贛地區還有幾十夥的土匪,當真是水深火熱。”
楊嗣昌驚訝道:“江西已亂成這番模樣了?”
“小弟豈能騙楊大人,我到南昌,本想先征討廣信的邪教,可是高安卻被那莫賊攻佔,高安離南昌不過三日路程,我若帶兵去滅邪教,萬一南昌讓那莫賊偷了可如何是好!”
楊嗣昌一聽,趕緊擺手說道:“不會,盧大人可放心去剿廣信的邪教,這南昌那莫賊不會來攻的!”
盧象升一聽,忙問:“楊大人,您為何如此肯定?”
楊嗣昌想了想,回答道:“南昌乃是省府,是南方重鎮,當年朱文正僅用兩萬兵馬便擋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那莫賊就算兵馬再多,也不過幾萬人而已,盧大人何必擔心有人來偷城,只要大人在南昌留下五千守軍,這南昌城便不可能攻破。”
盧象升聽了這話點了點頭,他心裡其實也知道南昌是大城,莫謙不敢冒著失敗的風險來攻打。
不過盧象升心裡又害怕,萬一他帶兵去剿匪,南昌真讓莫謙用計給攻了下來,那他可就是朝廷的罪人了。
“好,就依楊大人的意見,那我便先征討廣信,再回身來滅莫賊。”
兩人聊完江西的事情,又把話題扯到了中原和關外的韃子身上去。
盧象升說:“我見朝廷的塘報說,洪總督在陝西剿匪不力,張獻忠高迎詳等賊已經越剿越大,這中原流寇如此嚴重,洪總督怕是獨木難支了,楊大人可有何高見?”
楊嗣昌說:“中原糜爛,國庫空虛,朝廷剿匪無力,關外建奴襲邊,再這麼打下去,大明朝怕是要被拖死,依我之見,朝廷應該先內後外,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不掃清中原的流寇,大明朝的內部就無法安定。
沒有一個安定的後方,邊關將士在跟韃子拼命的時候就有後顧之憂,朝廷也有後顧之憂。
流寇荼毒中原,猶如禍亂一個人的腹心,腹心若壞死,則無藥可醫。
京師乃是大明的頭腦,各邊關諸鎮便是肩臂,肩臂之患不過外傷,可腹心乃是內傷,內傷不好,大明便永無寧日,依我之見,朝廷應該徵調兵馬,全力圍剿中原的流寇。
待中原流寇掃滅乾淨,再恢復生產鞏固邊關,待三五年後大明恢復元氣,便再舉兵出關,與建奴一決高下!”
盧象升聽前半段的時候,他覺得楊嗣昌說的很對,可是當聽到後面幾句話時,他心裡便不大同意楊嗣昌的意見了。
他說:“楊大人,非也,腹心固然重要,可是肩臂也是重中之重,若邊防糜爛,那關外的韃子便能隨意進入我大明國土,邊關的百姓焉能有一日安生日子,邊關將士也將沒法安心生產,小弟認為,邊關與中原一樣重要。
對於關外的建奴,只要他們敢來,必定要給他們迎頭痛擊,把他們打痛,打怕,讓他們不敢再來,如此一來,咱們方能騰出手來,安心的剿滅中原的流寇!”
楊嗣昌見盧象升不同意自己的意見,他心裡就不大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