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架子都分了三層,每一層放著一張蠶匾。

整個蠶房,蠶匾一共100多張。

葉青一個個蠶匾看過去,滿意的點點頭。

蠶寶寶一個個肥大的很,有不少,身體已經變得透明。

葉青對蠶風氏巫說道:

“這些蠶要結繭了。”

“我讓木工作坊,製作了一批蠶簇,現在應該差不多做好了,你讓人去拿過來。”

“蠶簇是什麼?”蠶風氏巫很好奇。

“拿過來就知道了。”

沒多久,蠶簇拿過來了。

看著拿過來的東西,蠶風氏巫更加好奇了,他實在不明白這些東西跟養蠶有什麼關係。

他手上拿著一個蠶簇,一邊看一邊思索。

這是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木框中間,用薄薄的竹片,分割成了很多細小的格子。

到底多少個格子,他也數不清。

格子很小,也就比蠶繭稍大。

葉青也沒有等他猜,給他解釋說:

“這是給蠶結繭用的!”

蠶風氏巫更加迷惑了。

這光溜溜的一個個小格子,蠶會在上面結繭嗎?

蠶風氏養蠶,蠶結繭時,是用稻草紮成束,給蠶結繭使用。

稻草束的作用,是模擬蠶結繭時需要的環境,也方便收集蠶繭。

這樣的方法看似簡單,可在這個時代,便是最先進的技術了。

這是蠶風氏部落,經過不知道多少年的總結和傳承,才形成的技術。

在史前矇昧時代,技術進步,是非常緩慢的,任何一點突破,都是難能可貴的。

也導致人們對技術的非常的重視。

重視過頭,就是頑固保守。

在沒有經過事實檢驗,證明確實可行之前,任何改變,都是不被允許的,都是大逆不道的。

現在這種方格子,和稻草束完全不同,蠶風氏巫自然很疑惑。

只是礙於葉青的“光環”,沒有表達出來。

“不用懷疑,我做到這個蠶簇比你們的稻草束好用的多。”

“可是,蠶真的會在這上面結繭嗎?”

“會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