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拿著蠶簇,架在放置蠶匾的架子上,方形的蠶簇便垂直倒吊在蠶匾的上空。

蠶簇和蠶匾之間的距離很小,足夠熟蠶爬上蠶簇。

這架子和蠶簇的大小尺寸,一開始便是葉青設計好的,自然不存在不匹配的問題。

間隔著在架子上擺放了幾十個蠶簇,剩下的,葉青讓蠶風氏族人照樣擺放。

“蠶吐絲結繭,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找高處往上爬。”

“這些蠶簇,吊在蠶匾上面,有蠶要吐絲結繭了,它自己自然就會爬上去,這蠶簇中的一個個小格子,便是最適合蠶結繭的大小。”

“這樣就不用擔心,蠶成熟了,找不到地方結繭,胡亂吐絲,浪費蠶絲了。”

現在的蠶種,品種不是很好,飼養的技術也不到家,所以,蠶的生長並不整齊,吐絲的先後時間,也就相差比較大。

天天讓人工挑選熟蠶,也是挺浪費人力的。

並且這個熟蠶的辨認,也是有些難度的。

這個蠶簇的方便性便在這裡,吊在那裡,蠶要吐絲了,自己往上爬,不需要操心。

蠶簇也可以隨時取下來,摘出結好的蠶繭,然後再放回原位,繼續使用。

蠶繭的結成時間是一定要掌控好的。

蠶在繭裡化蛹的時間只有十幾天。

一旦沒有掌控好時間,蠶蛹變成了蠶蛾,便會咬破蠶繭跑出來,那蠶繭便廢掉了。

所以,繅絲必須在蠶繭結成之後,蠶蛾孵化出來之前完成。

過了幾天,蠶風氏巫興奮地跑過來找葉青。

真的結繭了!

那些熟蠶,真的爬上了蠶簇,然後規規矩矩的一個一個尋一個格子,在格子裡面結了繭。

“嗯,現在有多少繭了?”

“已經有一籮筐了!”

蠶風氏巫太興奮了,像核桃似的老臉,竟然神奇的泛著紅光。

往年他們養蠶,一季的收穫,也就是這麼一籮筐的蠶繭而已。

現在養的蠶,結繭的還不到十分之一。

剩下的蠶全部結繭完成,那時收穫的蠶繭,就要有十幾個籮筐了。

豐收!

大豐收啊!

葉青說道:“你帶著蠶繭跟我來。”

葉青帶著蠶風氏巫和蠶繭,來到另一個磚瓦房。

這裡是用來繅絲的地方。

屋子裡擺放著10來臺繅絲機。

葉青秉承著節省人力的宗旨,繅絲機依然採用的是腳踏式。

繅絲機也很簡單。

現有的腳踏式紡紗機稍加改造,加上火爐,加上熱水盆,便是一臺先進的繅絲機。

這裡,葉青奢侈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