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得到的大部分是碎石。

另一種是水漲的方法。

先在石頭上鑽洞。

沒有金屬工具,怎麼鑽洞呢?

用圓木棍或是竹筒鑽!

就是將木頭或是竹筒蘸溼水沾上沙,然後抵在石頭上不停旋轉摩擦。

水滴石穿。

就這樣用水磨的功夫,在石頭上鑽出洞來。

這花費的時間非常誇張,沒有幾十天時間,不要想打好一個洞。

有一定深度的洞鑽好之後,釘入一個乾燥的木楔,然後往木楔上澆水,讓木楔溼透。

吸飽了水的木楔便會膨脹,就會將石頭撐得裂開。

現在有了金屬工具,就要發揮出金屬工具的最大優勢,那麼方法便要不同了。

先在石頭表面用鑿子刻出一條直線,沿著直線間隔相同的距離,打上一排洞。

這一步,和以前的做法相似。

但有了金屬工具,打洞現在變得簡單了很多。

葉青直接將木工的手工鑽的鑽頭更換一下,便是高效的打洞工具。

打上一指粗,一指深的洞,也就半天的時間。

磐他們這些石匠們,對這個效率,非常的滿意,相比以前,不止快了幾十上百倍。

但葉青對這種效率卻不是很滿意,相比現代的高科技炮錘採石,這效率就離譜。

但他也沒有辦法,這是他現在能做到的極致了。

採石場就選在附近的一處山腳。

因為距離不遠,住宿的房屋也就不需要重新修建,石匠們依然可以住宿在大壩營地。

現在到了像磐和礫父子倆這樣,擅長打磨石頭的族人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葉青將各個部落中,擅長打磨石器的族人,挑選了出來,組成了一個200來人的採石隊伍。

他們就是石匠了。

磐興致勃勃地帶領著石匠們,在山腳下的採石場開始採石。

採石,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

但這次的採石,也和他們以往的採石,大為不同。

以往,他們採石,是為了開採埋在石頭內部的玉石原石,這沒有什麼多的講究,挖出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