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同了。

這次需要的是石板。

所以,採石就不能像以前那樣亂挖一氣。

他們先將山體上的一些浮土,雜草等清理乾淨。

山體表層的石頭,很多都是有著裂縫的,他們將青銅的楔子或是撬棍插進裂縫,用力慢慢撬,便能撬下來或大或小的石頭來。

當這些鬆散的石頭被採集完之後,接下來的工作便困難了起來。

下面的石頭都是緊密連成一體的整體,再沒有了天然的裂縫存在。

但這也難不到他們。

他在石頭上用鑿子鑿上一條直線,然後開始打洞。

這個時間就有些長。

大半天時間,在石頭表面打好一排洞之後,便在每個洞口放上兩個彎折的青銅釘,然後在青銅釘之間插上一根青銅楔子。

剩下的就是掄大錘進行敲打了。

他們高高地掄著青銅錘子,喊著呦嘿呦嘿的號子,幾人同時將錘子重重砸在青銅楔子上。

經過這樣不停的砸,終於,石頭沿著這一排洞,裂了開來。

這是採石。

石頭採下來之後,被搬運到一邊較為平緩的地方,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在這裡,叮叮噹噹,鑿擊聲響成一片,不規則的石頭被加工成規則的石板。

沒幾天時間,採石場便開始源源不斷地產出合乎要求的石板。

這時候,閘道地土質基層也已經夯築平直,斜坡上高的地方被削平,低的地方被填高。

礫開始了他最感興趣的砌築工作。

經過大壩的修建,他砌石頭的技藝再次提升了。

從河道和山澗中拾撿來的大小不一,形狀不一的石頭,被他巧妙地組合,砌成整整齊齊的大壩防浪坡面。

看著整整齊齊的長達500米的石頭坡面,他心中便泛起強烈的自豪感和滿足感。

現在砌築洩水閘道,雖然工藝要求更高了,但絲毫難不倒他。

這次原材料是規則的石板,雖然大小都不相同,但是厚薄卻大體上一致。

這難度就小的多了。

大大小小的石板,在他巧妙的組合下,砌築得整整齊齊。

石板相互之間,結合得嚴嚴實實,彷彿天然生成的一樣。

幾條近20米長的土質閘道,像是生長一般,慢慢披上了一層青灰色的石質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