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工程量依舊不小。

引水渠堤壩的夯築只是其一。

沿著斜斜的山坡,從堤壩處延伸下來的洩水閘道,長度近20米。

啟用之後,這幾條閘道便會長期處於工作狀態。

閘道中,水流會源源不斷,時時刻刻對閘道沖刷侵蝕。

不需要多久,閘道便會被侵蝕的坑坑窪窪,不堪使用。

隨水流沖刷下來的泥土等,對閘道末端的水車,也是一種巨大的損害。

因此,這條閘道,需要精心修建,僅僅是夯築修建平直,是不行的,還需要用耐沖刷的材料進行鋪面。

而能夠經得起水流的長年累月沖刷的材料,目前也就只有石頭了。

青磚都不行。

這個時代,修建一個大工程,非常的困難。

因此修建的工程一定要質量過關,要修就修百年工程,千年工程。

不能玩修了挖,挖了修,反反覆覆的gdp和政績遊戲。

玩不起啊。

而為了不影響水流的流速,儘量減少勢能的損耗,閘道需要直,需要平。

選用的石材也是不能夠將就的。

外形不規則的石頭不能用,必須使用加工平整的石板。

這就需要採石,需要修建採石場。

為什麼不用河邊撿來的石頭加工石板呢?

因為,那種石頭太堅硬了。

那種山澗河道中被水流沖刷,經歷無數歲月依舊留存下來的散亂石頭,真的太堅硬了。

即便是青銅工具,對這種石頭的加工,那效率依然是十分感人。

閘道所需要的石板,用這種石頭加工的話

葉青會發瘋的。

因此,這次製造石板,葉青寧願開採山體上的大青石,也不願用河邊拾撿來的亂石。

兩者相比之下,還是採石更高效一些。

大青石無論開採還是加工,都算不上多麼困難。

這個時代也是有采石的,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情況下,採石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火燒的方法。

用火將石頭燒熱燒燙,然後潑冷水,熱脹冷縮下,石頭就會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