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6章東門之池,可以漚麻(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次展示之後,族人的幹活熱情再次高漲。
紡紗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每個族人都憧憬著穿上新衣。
那麼光潔的布料,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一定很舒服吧!
而且,還可以不止做一套,穿一套,換一套,美滋滋!
隨著紡紗機的陸續投入使用,紡的紗越來越多,而儲存的麻纖維卻越來越少,幾近耗完。
每戶儲存的麻纖維都不少於五十斤,這五十斤的存量,對以往來說,足夠每戶的使用。
可是,現在有了紡紗機,這點量,遠遠不夠幾十臺紡紗機消耗的。
看著成堆的紡好的麻線,族人又幸福,又苦惱。
幸福,好理解,往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紡出來的麻線,如今紗錠堆滿地,都快沒地放了。
苦惱,是因為麻纖維不夠了。
好東西,總是越多越好啊。
即便用不完,堆在哪裡,看著也舒服呀!
這是幸福的煩惱,族人從來沒有機會體驗的煩惱!
葉青有些奇怪,問族人:
“野外野生的麻就在那裡,麻纖維不夠了,就去剝麻啊!”
族人吱唔不言。
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問題在哪。
原來,部落一般都是在夏天開始不久,進行採麻。
而採麻,是將麻桿整根地砍回來,捆成捆,丟在溪水中浸泡。
這個時間很長,直到麻桿和麻葉都泡爛,然後撈出來,使勁搗。
然後再清洗,要清洗好幾遍。
這樣便得到乾淨潔白的麻纖維。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詩經上的“漚麻”,說的就是這種製作方式了。
也有人不按這個時間節點,在其他時間,砍麻回來製作麻纖維。
可最終得到的是爛麻或是不乾淨的麻纖維。
漚麻有很多講究,浸泡時間不能過長,麻殼又必須腐爛。
浸泡時間過長,麻纖維便爛了,不堪使用。
可不泡久一點,又無法讓麻殼完全腐爛脫離,沒法制成潔白乾淨的麻纖維。
《齊民要術》上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