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各具特色
章節報錯
“是啊,未來的街區都是八零後為消費主體的街區,現代和多彩真的十分重要。”陸阡陌點頭道。
下面要說的已經有了規劃,待開發的TJ老城廂街區。TJ老城廂位於鼓樓的東南角。是在古文化街南側的一個新建的步行商業街區。佔地面積1萬7千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3千平方米。老城廂的核心地塊呈現了低密度的衚衕肌理。
在整合地塊內的歷史資源和TJ的民俗資源時,TJ老城廂採用了開放的聚落式佈局延續了原有的生動活潑的空間肌理,而不是刻板的沿用棋盤式的路網格局。
整個步行商業街區具有群落般有機的拼貼形式,用不同風格樣式尺度的建築被拼貼在一起來模擬城市在歷史長河中所展示出的形態多樣性和複雜性。其中具有大建築解體成小型的單體建築,並依據宜人遊走的步行視覺邏輯,組織成有層次的街、巷、廣場和院落,既有中國園林的佈局章法,又有歐式小城鎮的神韻,符合TJ大都市又非常人情化的小尺度商業空間。
作為鼓樓十字街的西翼,一反封閉式的單趟線型街道的構圖,在街道一點透視的基礎上加入了傳統中國散點透視因素,形成若干個若即若離的亞層次空間,拉大了空間的構成層次,使得商業空間有序又有層次感。
街區的核心是一條以南北向的擴大了的街道空間,街道高寬比在1:1.2左右。街道的介面用外沿連續、中間散佈小體量點式建築的形式,以形成大小不一而又沒有完全隔斷的線型廣場空間串聯,既可以看做是一條大型的廣場街也可看作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密集路網。
與建築母體相連的室外圍合與半圍合空間形成了宜人的室外活動區。沿東側湖岸線,由尺度較大的二層建築構成,其排列方式為階梯形,使每一幢建築都能面向西面主街和東側水岸的展開面,階梯狀可以形成與水岸線結合活躍的截面。自然形態的街巷體系,看似隨意佈置的建築,卻線上性的街道盡端成為對景。
內街正中央圍合的寬15米長30米的小廣場是街區中人們休憩的面狀節點。從尺度宜人的中央廣場可到東側湖面,沿湖邊佈置有一些面向水面的環境設施,可靈活佈置活動型別,使水面與人群的活動結合了起來,提升了水面這一自然要素在商業街區中的人氣。
建築體量對比明確,產生了異質拼合的圖案。建築沒有拘泥於矩形,而採用多邊形,豐富了步行道路的介面空間。建築屋頂使用坡屋頂的傳統意向,經過現代的折面變化顯得格外生動。面向湖面排布的四幢建築有一個方正的院子。
街區西面的建築由於緊臨城市過境路,截面的處理手法以單元重複,尺度較大的二層建築位於街道的外圍,並在一層彼此連線,形成明確的街區邊界。
南面個四層高的建築與街區北面兩個獨立的帶庭院的大型建築都很好的限定了步行商業街區的入口。建築佈置也突破了正交的體系,並在單體平面切出了一些鈍角切面,活躍了步行道路空間,也豐富了建築群的天際線。”
“這個專案與天海東大街很類似,很有借鑑意義。”陸阡陌道。
“所以,我把這個專案作為重點來研究了。說完TJ和BJ的專案,下面我再說一些南方的專案。畢竟地緣條件不同,南北方差異很大,不過,同理同宗,很多概念上的內容還是值得去研究的。
我重點說一下南湖梅灣街區,三面環水,具有邏輯和開放性。
南湖梅灣街區瀕臨京杭大運河河灣,東南西三面環水。整個JX梅灣街區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對傳統步行街區的改造。
南湖梅灣街整個佈局就如同一個大型的聚落。一條城市幹道從片區中央穿過,將整個街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區規模較小,因而重點介紹南湖梅灣街的西片區。
南湖梅灣街步行商業街區,由4一5層的民國風格建築逐漸向內部沿河1—2層的建築過渡。按照層級的佈局方式與各層級的邏輯與場地四周的環境編織在一起,即體現了江南水鄉高密的空間肌理中又有在基地四周的新建建築的活力。
在梅灣街東區中,對街區空間的體驗分為幾個層次主街、老街、巷道、集、場、岸。街區南面沿河為單趟的老街,由一條東西向主街將新建的建築串聯在一起,結構非常清晰。
在沿河的仿古建築片區中由一條東西向的街道為主軸,條南北向的衚衕依次排列,呈現半邊魚脊骨形道路結構。雖為魚骨狀的道路佈局,但是建築排布並非整齊劃一的,而讓人感覺是建築移動而形成的街道空間。
由新建築組成的主街位於東區的商務片區,南北走向,街道寬約6米,街道高寬比約為0.45:1。兩側建築呈現向中央靠攏的趨勢。全長300米,貫穿整個街區,這條主街道上最窄處6米,最寬處13米。沿河一帶的仿古片區建築尺度相對較小,東西向主街的街道寬5米左右,街道高寬比約等於1/0.8。
是尺度親切適宜人的步行街道。天井圍合的四合院建築呈南北向依次排布,山牆面與圍牆組成的巷子依建築周邊南北向分佈,寬度只有1一2米。
穿過狹窄的空間迎面而來的是寬闊的河景,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有的巷道被拓寬,將河景引到街道中,並在景觀處理上佈置有一些曲折的廊子,讓人們嬉戲流連。
主街由較大體量的建築都用組合的手法拼接在一起,形成了街道與建築中若干個半開放的庭院空間。在街道中部的開放廣場,引導人們從城市道路中進入商務片區,也為步行道提供中央頓點。這些開放及半開放的場,提供了綠化和停下來休息的場所,與街道空間互相結合,進行於其中,能感受到空間的豐富變化。”葉婉一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