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中藥質量標誌物(2)(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是直接控制藥物的吸收速度。構成製劑工藝的粉碎、提取、分離、濃縮、乾燥及製備方法、工藝條件等,必須透過不斷實驗來確定。
其中,低溫提取、超臨界提取、微囊、微球、脂質體技術、離心分離技術、超濾技術等先進技術應用於中藥製劑是提高中藥製劑水平的關鍵。
因此,中藥劑型和工藝規程的改革應儘可能吸取現代科學技術。”
鍾醫看了一眼楊光,意思是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有這樣的發言權。
楊光也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都不知道怎麼回答鍾醫的眼神。
“還有嘛,兩個方面也是有影響的……比如說運輸貯藏條件因素和藥物傳輸途徑對質量的影響。”鍾醫說道。
他等了兩分鐘,都沒有人接他的話,於是他只有再一次自說自話道。
“運輸貯藏因素是指:中藥在儲存保管運輸的過程中易受空氣、溫度、溼度、光照等影響,發生複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
比如,丹皮主要有效成分丹皮酚貯藏一年後含量僅為原來的一半,貯藏4年後再下降一半。又如新鮮細辛的鎮咳作用強,儲藏半年後則無鎮咳作用。
而藥物傳輸了。
從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認識和評價中藥質量,就不能孤立的評價藥物自身的原型成分,還要進一步分析藥物成分的傳輸途徑、體內過程,瞭解藥物最終的“效應成分”。
當然了,中藥化學成分複雜,藥物成分存在以下多種種情況。
其一嘛,是藥物成分以原型直接入血或直接作用於靶點。
其二是藥物成分僅是前體藥物,經口服給藥後,經過胃腸道微生物代謝及肝臟代謝產生代謝產物,代謝產物發揮作用,如多數苷類藥物。
其三是藥物成分不是直接的活性成分,而是透過啟用人體內源性物質的分泌來調節人體疾病的“內穩”失衡狀態而發揮“中介治療”作用。
第四是藥物成分不對人體病理過程發揮作用,而是干預體內微生態,並透過改善腸內菌群來增加其他原型藥物代謝成有效成分而發揮治療作用。
第五點是指中藥體內過程中,原型成分與代謝產物,代謝產物與代謝產物,原型成分、代謝產物與受體分子之間存在複雜的多種模式的相互作用。”
“當然了,僅僅是這些還不注意說明這些問題的複雜性。
我們還有各種複方及各成分之間互動作用對質量的影響,
因為我們中藥的有效性多以複方的形式在臨證配伍中體現。
中藥的有效性也可拆分為藥性和藥效兩個相互關聯的要素,藥性和藥效是藥材整體化學物質群綜合生物效應的體現,是整個藥材的化學物質群總體屬性的綜合體現,即系統論中的“整體取性”“系統質”,而絕非某單一化學成分的單獨作用。
單一成分不能代替原藥材的藥性和藥效,並且整體不是各部分簡單相加之和。
事實上,藥物化學成分對人體病理過程的干預存在功效網路,各成分之間存在多種模式的互動作用、
因此,中藥質量也是中藥化學物質群的綜合生物效應的綜合體現。
中藥有效性最終是針對疾病也就是我們所屬的證的病理過程的干預效果。
因此,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中藥在臨床是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以複方的形式應用,主體中藥複方及客體均是兩個複雜體系,中藥組方更具有系統質效應,中藥組方的系統質具有非加和性,複方中藥的質量評價時,應有與組方配伍理論相關的整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