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攻心攻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崔希逸聽得許久,再見到宋通的圖畫,不禁愕然道:“你是要兵士們攥著這些物什,拋向敵方嗎?”
宋通連忙搖頭,表示不必如此。
崔希逸這才放下心來,連聲說道:“我佛!你剛才好像是說要拿在手裡,拉下什麼引線後再擲出去的。如果這兩個物什的威力,如你所說那樣。豈不是令兵士當即就嚇得,嚇得,”
崔希逸雖然沒有再說下去,宋通也已懂得他沒有說完的話:想到自己手中的東西,是可以令敵方粉身碎骨的。恐怕這些唐朝士兵,首先就會覺得這東西隨時可能會爆炸在自己手中,而因為這恐懼嚇尿了自己的褲子。
手榴彈、手雷的操作,需要兵士瞭解原理後的反覆練習,才可以進行實彈投擲。
現在大唐的兵士,別說不懂得這些物理、化學的原理,就是軍中的那些胡族士兵,更是從小放羊長大,哪裡認得幾個漢字?
因此,對於士兵的基礎知識教育,說多了只會人讓他們晚上睡覺更香甜——因為都聽暈了頭。
宋通見崔希逸稍微安心,就再解釋道:“照著手雷的模樣,做出一些。然後,再對投石機進行改造。”
投石機,是進行大規模戰鬥,尤其是己方攻擊敵方的城市時,用到的大型軍械。
其大致的構造,就是將幾個木架立好,中間貫穿一根橫木。橫木的中間開一個洞,於其間縱向穿過一根長木,以此作為槓桿。
這根縱向長木的一端,是用帶有一定彈性的繩索,拴掛一個大兜囊;另一端,是幾十根垂掛著的繩索。
兵士預先估計好投石的距離,調整好這根縱木的中間點後,予以固定。
隨後,有兵士將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塊,抬入兜囊內。這邊沉重,必然是放在了地面。
槓桿的另一端必然翹了起來,那些繩索也就懸在了半空。
接著,有十數名至數十名不等計程車兵,再一起用力向下拉拽那些繩索。合力之下,槓桿那頭被迅速拉起。都囊中的巨石,立即竄向半空,飛入敵方的城牆、城樓。
石塊本身的重量,再加上巨大的慣性,甚至可以將城樓擊塌。
身為軍伍中人,又是官居河西節度使的崔希逸,對於戰陣中各種武械,如果說對它們的構造,不很清楚也還可能。但他最起碼,對於各樣武械大致的使用方式,是有基本瞭解的。
聽著宋通的話,崔希逸慨嘆著說道:“不僅唐軍經常使用投石機。因為其構造簡單,威力甚大。蕃方因為或者派出間諜,或者擄掠漢人工匠,也學會並大量使用投石機,來攻打唐方的城池。”
有史記載,一次慘戰鬥中,被困在城中的唐軍,接連受到蕃方投石機的打擊。慘烈至極——沒幾天,別說城內的屋舍,盡被從城外投來的飛石毀壞。就連城內的水井,都被接連不斷地飛來的亂石填滿了。
宋通當然知道這些資訊,也是慨嘆不已。
隨後,他就為崔希逸解釋著說,投石機的規模,本來也可以依據進攻城池、營砦的不同,而分出來大小。
就以上述蕃方進攻唐方城市的這次戰鬥來說:史書記載,幾天後,城內的地上,或者是大可一抱的巨石,或者是拳頭大的鵝卵石。
這就說明,這些石頭,是由不同大小的投石機進行投擲的。或者由大型投石機,將散亂的許多小石頭聚在一起,進行拋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