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攻心攻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總之對於拋石機的瞭解,即便是普通士兵,也可以懂得並輕易操作。
攻城,肯定需要大型的機械;而如果兩軍在野外對壘,如果需要投石機投石,以打散、打亂對方的戰陣隊形,自然就可以是使用小型的投石機了。
崔希逸聽著連連點頭,但是對於宋通所說的手雷的引爆,還是很不放心。
宋通也承認,這些武械,正因為對敵方將會產生巨大的威力,也就同時會對本方的保管以及使用,暗含著一定的風險。
因此,宋通建議:以鄭德淳為首的,這些懂得製造的道士們為基礎,編為一支特別的隊伍——保管、運輸,以及臨敵時,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迅速告知士兵,使他們儘快掌握。
崔希逸聽了,心中寬慰。對於宋通目前製造出來的武械,崔希逸當然覺得甚為震撼、震駭。但對於宋通縝密的後續建議,他覺得更為讚賞。
因為,能夠掌控全域性的,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材。更何況,宋通對於南面的氣焰正是囂張的吐蕃,也還有欲要解決的大策略提出來。
想到這裡,崔希逸再問:“就以這些武械,來攻擊吐蕃嗎?”
宋通笑著搖搖頭,緩緩地說道:“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我原本的建議,就是攻其心!但現在武械已然造出,就不必那樣緩慢。即便如此,若要敵方真心降服,攻心仍不可缺!”
說著,宋通就將自己的觀點,逐一說了出來。
吐蕃處於高原地帶,的確因為地廣山高,氣候惡劣而不易攻伐。而大唐,也並非只能遭受他們的騷擾。可以由勇悍兵將,拒守在吐蕃西出于闐,或者北出祁連山的各個要道、山口。
這樣,唐方既可以節兵省費,又使得蕃方只能困守自然條件惡劣,又還物產缺乏的高原地區。
崔希逸聽了,表示不很認同:“要道、山口雖有重兵,但蕃方對於地形也極為熟悉。他們或者翻山越嶺,或者穿越小道,更或者集中兵力迅速攻擊我方某處,也是難以抵擋。”
宋通點頭稱是:“嗯,即便如此,也對蕃方產生了極大的消耗。”
說著,他繼續陳述著後續觀點。
此時的吐蕃王國雖然強悍,但也是要儘可能轉移內部矛盾。就像諸葛亮藉著出兵攻打曹魏,而使蜀國內部的矛盾減弱一樣。
吐蕃自從創立伊始,貴族階層也是紛爭不斷的。另外,王族悉拔野氏能夠直接控制的人口數量,也並不多。吐蕃也是採取貴族之間的聯姻,既保持貴族關係的穩定,再借由姻親去控制其他部族。
象雄、蘇毗、党項羌、白蘭羌、吐谷渾等諸族,是吐蕃王國內,人口及活動範圍更廣的屬眾。
部族多了,自然可以為王族貢獻更多的財富。但同時,部族之間,甚至部族與王族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明爭暗鬥。
比如吐蕃最早和吐谷渾的爭鬥。在他們連續地打擊下,建國數百年的吐谷渾王國瓦解。但武力威嚇之下,心裡存著亡國陰影的吐谷渾人,一直對吐蕃並不屈服。
其他諸族,緣由或許不盡相同,但在吐蕃貴族的高壓統治下,情況大致如此。
崔希逸聽到這裡,連聲稱讚:“嗯,我明白宋六郎的語義了。這是要激化蕃方內部的爭鬥,令其自顧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