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婢說,她喜歡有水點綴的風景,風景有了水的點綴才會有靈性。

李世民笑著對觀音婢道,「看來阿婢有和聖人一樣的胸懷。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觀音婢若有所思地道,「水利萬物,水也能容萬物,但水也要束縛。水要是沒了束縛,就會帶來難以控制的傷害。」

李世民的一句話,又要引出觀音婢的一番長篇大論出來。

李世民見觀音婢一句話說完,仍然意猶未盡的樣子,怕她又要給自己上課,端起茶盞對觀音婢道,「阿婢,趕快喝茶,要不一會兒就要涼了。」

觀音婢將端在手中的茶盞湊到唇邊,輕輕地喝了一口,放下茶盞就要接著往下說。

李世民想止住觀音婢的話頭,笑著說道,「阿婢能不能不闡述你那些人生哲理?咱們不如喝著茶,欣賞這風景。」

觀音婢調皮地笑著撒嬌道,「這次可不怨我,是你勾起了我的話癮,誰讓你給我提起孔子、老子這些聖人?」

李世民已經很久沒看到,觀音婢這樣調皮地和自己撒嬌了,自從這次出征回來,李世民就沒再見過觀音婢今天這樣調皮的表情。

或許是李世民納妾傷了觀音婢的心,或許是觀音婢想在李世民的妾室面前,保持一份矜持與端莊。

李世民發現,觀音婢已不是以前那個經常耍刁、使性的少女,忽然之間好像長大了許多。

感覺到觀音婢的轉變,李世民有些歉疚,他覺得是自己虧欠觀音婢太多。

李世民不忍再掃觀音婢的興致,他拿起白瓷壺,親自給觀音婢斟上茶水,笑道鼓勵道,「阿婢喝口水,潤一下嗓子,你說上一天一夜,我也聽你說。」

觀音婢責怪道,「世民阿兄如今是越來越耐不住性子,每次我和你說重要的事情,你都顯出不耐煩的樣子,說不定你又嘴上說聽我說,心裡又在想其它事情。」

李世民的心思又被觀音婢看破,他馬上向觀音婢保證,「這次阿婢只管說,說多久,我都洗耳恭聽。」

觀音婢認真地道,「這可是你說的,我說完之後,可要向你提幾個問題,你要是答不出,以後就別想再讓我理你。」

接下來,觀音婢將水和世間的利益作了一番比較,她認為世間的利益和誘惑,也要和水一樣加以束縛,如不加以束縛,必將是貽害無窮。

水和世間之利有相同之處。

水小,可以滋養萬物;

利小,可以維持人的生計。

水大,則是濁浪濤天,沒有束縛就會摧毀一切。

利大,則是無窮的誘惑,不能駕馭之人就會被之吞噬。

皇位,是天下最大的利、也是天下最大的誘惑。

這世上有多少人,如飛蛾撲火一般,撲向這最大的利,撲向這人世間最大的誘惑。

有太多人拼了身家性命去搶奪,失敗之後家破人亡,宗族覆滅,但依然有無數人繼續去爭。

如今天下皇帝數不勝數,有的是剛當了幾年、甚至幾個月的皇帝,換來的卻是,人亡政息,一切繁華和榮耀都灰飛煙滅。

觀音婢將水、利和皇位的比較說完,問李世民道,「世民阿兄,你說水對世間萬物是有利,還是有害?」

李世民答道,「當然是有利有害,世間萬物,哪一樣離開水,便沒了生命。但當水太大之時,就會帶來破壞。」

「這皇位如洪水一般,如果能夠駕馭,則可以造福天下百姓,如果不能夠駕馭,則會害人害已。」

看到李世民已將自己的話全聽了進去,觀音婢面露喜色,她如誇小孩子一般誇讚李世民,「世民阿兄真聰明,阿婢說的話一聽就懂。」

緊接著,觀音婢探身,將頭湊到李世民跟前,面帶狡黠,吃吃笑著小聲道,「美色也是人間一利,沒有則難以陰陽平衡,多了……呵呵……」

觀音婢笑著,沒有往下再說。

觀音婢不懷好意的笑,弄得李世民一臉窘迫,這種事他不知該如何向觀音婢解釋,只得訥訥地道,「此事請阿婢放心。」

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李世民站起身,走到觀音婢跟前,拉起她的手道,「我們再往那邊走走。」

觀音婢站起身,任李世民在覃蘭、侍琴和宮女面前拉著自己,她緩緩跟著李世民往前走,然後扭過臉看了看覃蘭和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