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太子變卦(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淵笑著問李世民,「二郎覺得派誰輔佐最為合適?除了你阿爺和大兄,你指派誰,阿爺都同意。」
李世民也笑道,「既然陛下這麼慷慨,那麼兒臣可就說了。」
李淵道,「二郎只管說,阿爺肯定說到做到。」
李世民道,「我只向阿爺要四人,道生舅父和士則舅父,兵部尚書蔣公,左領軍大將軍、韓(國)公龐玉。」
李世民所要的人,此時殿中就有兩個。
李淵笑道問竇抗,「道生兄,你意下如何?」
竇抗呵呵笑道,「既然二郎看得起舅父,我哪有不願的道理?」
李淵又問屈突通,「蔣公以為如何?」
屈突通肅然拱手道,「臣願供秦王殿下驅使。」
李淵對李世民道,「你道生舅父和蔣公已經同意,你士則舅父和韓(國)公也會欣然同意,這個你只管放心。」
然後,李淵對蕭瑀道,「蕭郎交代門下省草擬敕命,拜秦王為元帥,蔣國公屈突通為行軍長史,道生兄為左武侯大將軍,韓(國)公龐玉為右武侯大將軍,酇國公竇軌為秦州總管。」
可能有人奇怪,為何其他三人都是國公,而竇抗卻不是?
這是因為,竇抗本是隋文帝的親外㽒,原來的爵位是陳國公,在漢王楊諒叛亂時,楊廣對竇抗起了疑心,將他免職為民,陳國公的爵位也讓竇抗的弟弟竇慶承襲。
唐朝建立之後,竇抗因沒有軍功,自然就沒有爵位。
定下了領兵出征的元帥之後,接下來定出徵的日期。
李淵認為時下正是秋收時節,出征時間就定在八月底,到時候秋收已經結束,不會影響農時,還可以利用這一二十天的時間,讓大軍做好出徵前的各項準備。
出征的各個事項確定以後,李世民的心中卻不感到輕鬆,如千斤的重擔壓在了肩頭。
這一次,李世民再也不敢有絲毫的輕忽之心,沒有父親李淵、大兄李建成參與,十萬大軍交到他的手裡,這麼多的人由他一人統率,自起兵以來還是第一次。
議事結束,李世民離開兩儀殿,經過千秋殿、公主院,走到睦親院門前時,觀音婢好像和李世民約好了一般,從承慶門出來,站在廊橋西端等候。
李世民緊走幾步跨過廊橋,站到觀音婢的面前,微笑著問,「阿婢為何站在這裡?」
觀音婢嫣然笑道,「我讓人在這兒看著你何時散朝,想等你回來一起在這渠邊走走,欣賞一下仲秋時節渠邊的景色。」
李世民走上前,扶住觀音婢的左臂,兩人並肩沿著清明渠西岸,向北緩步而行。覃蘭、侍琴和幾位宮女帶著榻墊、茶具等物品遠遠地跟在身後。
觀音婢已有三個月身孕,但仍然步態輕盈,並不顯得笨拙,即使這樣她依然心安理得地讓李世民攙扶著自己。
八月,秋風漸涼,蟬鳴已噎。
空氣清新澄澈,如用清水洗過一般,正如人們常說的秋高氣爽。
身邊垂柳拂堤,蒼翠的黑槐已開始飄下片片黃葉。
渠中清流靜靜無波,天空映照在水中,藍色如靛,白雲如絮。
這時,觀音婢看到渠邊有一石桌,桌邊擺著石凳,她示意李世民坐下歇一歇。
於是,兩個人在石桌前止住腳步,覃蘭、侍琴趕忙讓人擦去石桌、石凳上的灰漬,在石凳上擺上軟墊,將茶具擺到石桌上。
李世民、觀音婢在石凳上坐下,侍琴上來,為兩人各斟了一盞香茗。
觀音婢將茶盞端在手中,看著渠畔槐柳,身邊清清渠水,不禁說道,「這裡真是調琴弄弦的好去處。」
李世民呵呵笑道,「下次再來時,就帶一具古琴來。」
觀音婢看著李世民道,「我最喜歡這有水的地方,有了水的點綴,這周圍的一切便都有了靈氣。」
李世民抬眼向周圍環視了一圈,還真如觀音婢所說,如果沒了這渠水,身邊的這些殿臺亭閣就成了呆板的風景。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一七章 太子變卦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