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二郎兵敗(第1/2頁)
章節報錯
又過了幾日,襄陽公主大婚,女兒寡居多年,如今又嫁了人家,萬貴妃心中禁不住替襄陽公主高興。
襄陽公主第一次出嫁時,是竇氏夫人作為母親為她送嫁,如今竇氏夫人已經去世,萬氏身為貴妃,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次母親。
三日歸寧,觀音婢、楊婧和陰月娥都過來看望,襄陽公主剛過雙十年華,正是如花兒恣意怒放的時節,新婚過後越發顯得嬌婉動人。
見到襄陽縣主容光煥發的模樣,觀音婢笑著問她,「二姊對光大從兄還可滿意?」
襄陽公主搶白觀音婢道,「怎麼還在喊光大從兄?如今應該喊姊夫。」
觀音婢一本正經地抬槓,「姊夫和從兄難道還有多大差別?從兄是姻親,姊夫卻是外人。」
襄陽公主道,「你那從兄是拐幾拐的親戚,姊夫卻是你親二姊的夫婿。」
觀音婢呵呵取笑襄陽公主,「二姊剛嫁過去兩天,就向著姊夫說話,生怕我們將他當成了外人。」
襄陽公主已是再為人妻,談起男女之間的事已不怎麼害臊,她理直氣壯地道,「既然嫁到了竇家,二姊如今就是竇家的人。」
觀音婢挽著襄陽公主的胳膊,笑道,「聽二姊說話,好像對姊夫非常滿意,給阿婢說說,姊夫是個什麼樣的人?」
聽觀音婢問起竇誕,襄陽公主抿嘴笑道,「我覺得他是個好人。」
觀音婢笑道,「二姊這話說了等於沒說,這天底下到處都是好人。」
襄陽公主呵呵笑道,「我說他是個好人,老好人,為人和氣,說話不溫不火,你說啥他都願讓著你。」
觀音婢小聲問襄陽公主,「姊夫讓著你,是否因為你是公主?」
襄陽公主搖頭,「我看不像,這兩日我見他整日都是笑呵呵的,就沒見他繃起臉訓過人。」
觀音婢默默想了想道,「這也難怪,竇府中有道生舅父當家,上面還有大兄、二兄,啥事還真不用姊夫操心,他也樂得做一個老好人。」
襄陽公主與竇誕成婚沒有幾日,竇氏家族傳來不好的訊息。
李世民母親竇皇后的叔父,剛任命不久的內史令竇威,得急病去世。
聽到噩耗,李淵異常痛心,竇威在竇氏家族德高望重,深得李淵依重,因此被拜為內史令,行宰相之職。
國家草創,天下未定,李淵仍需借重竇家之人,竇威去世後,李淵即任命竇抗為納言,竇家依然有一人居宰相之位。
前面已經說過,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中書省長官為納言,內史省長官為內史令,實授官職都是正二品。唐朝武德初年,沿用隋制,尚書令、納言、內史令與皇帝共議國政,皆為宰相之職。
李世民出征走後,有孕在身的觀音婢時時牽掛著李世民,從前方傳回的戰報說,李世民正在豳州以西的高墌城,與薛舉的軍隊對峙。
到了七月中旬,李世民出征已有一月在餘,觀音婢日日盼著李世民早日得勝歸來,等到的卻是李世民兵敗的訊息。
從豳州傳回的戰報,對兵敗的經過進行了描述。
李世民率軍到達高墌城以後,薛舉也率軍從涇州進逼高墌。
李世民命部屬深挖塹溝,加高壁壘,不準備和薛舉所部馬上交戰。
適逢李世民得了瘧疾,把軍事指揮權委託給行軍長史劉文靜、行軍司馬殷開山,並告誡二人,「天水離此地數百里,薛舉孤軍深入,糧食不多,假如前來挑戰,爾等小心不要應戰。待我的病痊癒後,我等再商議打敗他的策略。」
從李世民帳中出來,殷開山對劉文靜道,「秦王擔心劉公不能退敵,才說這番話。薛舉聽說秦王有病,必然乘虛來攻擊我們,我們應該顯示一下武力,在聲勢上給敵人以威懾,讓敵軍不敢輕舉妄動。」
劉文靜聽從殷開山的建議,在高墌城西南擺開陣勢,目的是向薛舉炫耀一下武力。全軍將士皆有輕敵之心,仗著己方人多,防備鬆懈。
劉文靜、殷開山沒有預料到,薛舉派軍秘密繞到唐軍背後,從後面偷襲唐軍。
兩軍在淺水原展開激戰,唐軍八路總管有七路敗下陣來,唯有劉弘基一路率部死戰,最後矢盡力竭後被俘。
唐軍大敗,士卒死亡過半,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人被俘。薛舉佔領高墌城。李世民率軍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