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殺子之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想到這些,李淵一臉的哀傷,他忍住眼中的淚水,搖頭看著李世民,「阿爺很難。」
李世民看著這位鬢髮已白,內心孤獨的可憐老人,想想自己竟有挾持他的打算,心中不禁愧疚萬分。
他含淚對李淵道,「兒臣不孝,不懂阿爺的難處,多年來一直惹阿爺傷心。」
李淵端起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將茶盞放於案上,憐愛地看著李世民,彷彿坐在前的李世民還是一個幾歲的孩子。
李世民幫李淵添上茶水,將茶壺放好,發自肺腑地對李淵道,「兒臣至死不會違逆阿爺,一切皆以江山社稷為重。」
李淵和藹地看著李世民,溫聲道,「多年以來,阿爺心中的太子人選一直是二郎,多次動過廢去你大兄,改立你為太子的念頭。」
「然而,禮教宗法的規矩不容更改,阿爺心中雖有這個想法,但你大兄卻無大的過錯,阿爺也沒有廢去他的理由。」
李世民明白,此時的李淵,有一肚子的話要對李世民進行傾訴,只有等他將心中的話說完,他才會更舒暢一些。
李世民注視著李淵,默默地不說話,靜靜地聽他一吐為快。
李淵繼續說道,「自楊文幹叛亂之後,我便有意試探你們二人。對你大兄施以寬縱,置他於順境之中;對你施以嚴苛,置你於逆境之中。」
「兩年多來,在寬縱之下,你大兄作為太子,不思修身上進,卻沉湎於享樂遊獵,暱近小人,竟然穢亂後宮,做出有悖天理人倫之事;而你在我的苛責之下,卻能謹慎自守,心中裝的始終是江山社稷。」
「兩年相試,優劣之分,已是判若雲泥。」
對於李淵相試之事,李世民是知道的。
這是李世民與封德彝密商後,由封德彝向李淵進獻的計策,目的是讓李淵看到李建成的真面目。
古語有云: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封德彝向李淵進獻的,實則是欲擒故縱之計。
在李淵的寬縱之下,李建成、李元吉還真的利令智昏起來,越來越肆無忌憚。
說完相試之事,李淵又向李世民解釋,為何要流放王珪、韋挺、杜淹,和打壓秦王府幕僚。
李淵對李世民道,「王珪、韋挺、杜淹三人皆是卿相之才,是將來安邦定國的棟樑,阿爺怕他們攪進你們兄弟相爭的旋渦之中。假如他們因此獲罪,實在可惜。」
「楊文幹之亂,他們確是無辜,阿爺將他們流放,實是在保護他們。」
「等你將來繼承大統,將他們召回,然後委以重任,對他們便有知遇之恩,他們定會忠心效命於你。」
李淵緩了緩,接著說打壓秦王府幕僚之事。
李淵深有感觸地道,「自古以來,有功之人,難免居功自傲,不易節制。」
「尉遲敬德、程知節、房玄齡、杜如晦,多年來跟隨你身側,有的是衝鋒陷陣,有的是出謀劃策,隨你平定天下,功勞卓著。將來如再輔佐你繼承大統,必將生出自傲之心。」
「阿爺如今打壓他們,你將來再將他們啟用,便是有恩於他們,他們便沒了居功自傲的本錢。」
說到這裡,李淵問李世民,「二郎想想,是居功自傲之人好用?還是對你感恩戴德之人好用?」
以前,李世民還真不明白,李淵在這兩件事上的真正用心。
如今,李淵向李世民道出實情,李世民心中不禁感嘆,這實在是帝王心術,是帝王用人、馭人的經典。
李世民對李淵感激涕零,含淚向李淵叩首道,「兒臣愚鈍,竟不知阿爺的良苦用心。」
一席話講完,李世民心中疑惑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