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真相未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觀音婢和高儉、房玄齡等人正在垂拱殿書房說話,這時李世民從太極宮回來。
他聽說觀音婢和高儉等人回了後院,便徑直來到垂拱殿。
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四人,見李世民進了書房,都起身迎接。
見過禮之後,高儉對李世民道,「如今大王已從大內回來,我們還是回承乾殿吧,那裡方便說事。」
李世民則呵呵笑道,「就在這裡吧,我們幾人促膝而坐,是不是看上去更像密談?」
觀音婢附和李世民,「阿婢覺得也是,這樣說話,覺著心貼得更近一些。」
高儉等人見李世民、觀音婢堅持,也不好再推辭。
房玄齡向李世民拱了拱手,微笑著道,「看來屬下等,只得聽從大王和王妃娘娘的安排,來個客隨主便。」
高儉離開自己剛才所坐的位置,讓李世民來坐,他自己則挪到几案的西頭,隔著几案站到觀音婢的對面。
李世民也不遜讓,他走到高儉騰出來的位置,示意幾人坐下。
房玄齡則對李世民拱手道,「屬下可不敢和大王並肩而坐。」說著又向觀音婢拱拱手,「我還是和王妃娘娘換換位置。」
說罷,房玄齡也不管觀音婢是否同意,彎腰端起案上的茶盞,離開坐位,站到了一邊。
高儉也對觀音婢道,「阿婢,既然房先生不敢和大王並肩而坐,你就和他換換吧。」
觀音婢嫣然笑道,「都是自家人,哪裡需要這麼客氣?」
房玄齡手端茶盞站在旁邊一本正經地道,「這不是客氣,這是規矩。屬下和大王並肩而坐,乃是僭越。」
觀音婢無奈,只好走到房玄齡剛才所坐的位置。
李世民微笑著看房玄齡、觀音婢相互禮讓,見房玄齡走到了几案的東頭,才開口道,「諸位坐吧。」
說罷,李世民首先坐下來,觀音婢跟著在李世民身邊坐下,其他四人也各自落坐。
坐下之後,觀音婢將茶具往自己跟前挪了挪,先是幫李世民斟了一盞香茗,微笑著道,「大王,先喝些水。」然後,又為高儉等人添了此茶水。
到了此時,幾人謙讓完畢,一切才算就緒。
房玄齡剛一坐下,便急切地問李世民,「大王,宮中情勢可有異樣?」
李世民搖頭道,「各處平靜如常,主上處之泰然,看上去根本不像有大事將要發生。」
房玄齡手把茶盞,陷入沉思,口中輕聲自言自語,「真是不可思議,齊王率大軍出征在即,主上不考慮他能否勝任,對齊王抽調秦王府將士也無動於衷。」
他抬頭望著李世民,不解地問,「一個月之前,主上還極力主張除佛、限佛,屬下覺得主上做事有條有理,怎麼一眨眼便不知道何為利害輕重,難道這麼快就變糊塗了?」
李世民面含微笑,緩緩說道,「本王最瞭解主上,遇到大事,他總是到最後才做決定。不到最後,外人就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何事。」
觀音婢也笑道,「確如大王所說,當年為了晉陽起兵之事,大王和太原文武官員,勸說了總有半年,主上就是不答應,還斥責大王,要將大王送官。但到了最後,主上考慮問題,比大王還周全。」
高儉也是滿腹疑惑,「我也想不明白,主上是開國聖主,向來是舉重若輕,自開唐以來,主上看上去寬忍大度,大小事卻心如明鏡,為何近段時間處置事情,卻一再令人不解?」
有些事情,李世民不好向四人解釋,只得安撫高儉幾人道,「諸位儘可放心,今日下午主上讓本王去見他,本王定會說動主上,按我等的計劃行事,真不行的話就挾持主上。」
到了這時,李世民才向幾人介紹了當日內朝的情況,並對幾人道,「散朝之後,主上喊住本王,專門交代讓本王下午單獨進宮,說有要事相商。」
聽說李淵讓李世民下午單獨進宮,高儉、房玄齡四人又瞬間緊張起來。
房玄齡擔心地問,「主上不會對大王動手吧?」
李世民則平靜地道,「本王覺得,主上下午對本王動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們務必做好幾手準備。」
接下來,李世民和高儉、房玄齡幾人分析,「諸位可以想一下,假如主上要對本王動手,是否要召集武士入宮?憑主上一人,他怎麼可能將本王拿下?」
房玄齡點頭,「確實如此,只要主上不召武士進宮,就說明主上不準備對大王動手。主上召武士進宮可能就是對大王動手的訊號。」
李世民堅定地道,「本王已經想好,不管是本王進宮之前,還是進宮之後,只要主上召武士入宮,就命長孫順德和長孫無憲,直接將外出傳令之人扣下,不能讓傳令之人出宮。本王就當即舉事,命我們的人進入太極宮中,挾持主上。輔機一會兒就去見長孫順德和長孫無憲,讓他們照此行事。」
長孫無忌應諾,「無忌明白。」
李世民話鋒一轉,接著道,「但是,本王估計,主上下午對我動手的可能性不大。如若主上不召武士進宮,你們就等我出宮以後再說。」
高儉、房玄齡等四人都同意李世民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