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舌戰佛徒(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淵知道李世民是支援除佛之人,傅奕的奏疏就是李世民授意,李淵就不再問李世民。
他轉而問太子李建成,「太子以為除佛之事是否可行?」
李建成從榻上站起,向李淵深深一揖,然後言道,「兒臣以為,除佛之事絕不可行,這樣會褻瀆佛宗神靈。」
李淵聽李建成所言並不氣惱,而是和顏悅色地道,「太子說一下你的想法,讓眾卿聽聽。」
李建成見李淵神色和緩,便大膽地道,「佛道講究眾生平等,縱是儒道也難以倫比,從古至今的明君賢士無不對佛道遵崇敬仰。」
「兒臣以為,信佛之人未必都是好人,有假裝學佛者,但大多信佛之人,心性志向都如珠玉一樣澄明高潔。」
「如今不分賢愚要僧尼一併還俗,恐將引出事端,導致玉石俱焚,而損傷了德政和教化。」
「兒臣以為,佛道那種讓人物我兩忘、絕愛忘恨、無嗔無怒的捨己境界,就像大海一樣包容一切。望陛下不要因愚僧的過錯,而毀滅佛道,罪及尊貴的佛宗」
李淵面帶微笑,將李建成一習話聽完,雖然面上神色自若,但心中已對李建成徹底失望。
李淵在心中問自己,大唐的江山社稷能交到這樣的人手中嗎?他如此篤信佛道,將來豈不是輕易就被妖僧所惑?說不定將來,也會如南梁武帝一樣,做出捨棄江山,而出家的事來。
傅奕聽過李建成所言,卻據理力爭,「微臣卻不同意太子殿下所言。」
「自伏羲、神農以下,以至於漢朝,中國從來沒有佛法存在,但君主賢明,臣下忠誠,國運長遠。漢武帝獨尊儒術,大漢的威名無遠弗屆。」
「後漢明帝之時,始有西域僧人入中國傳播佛法。但在西晉以前,各朝皆有嚴令,不許中國百姓擅自剃髮為僧。後來胡人亂我中華,君主昏庸,臣下奸佞,佛道才廣為傳播。」
「梁武帝痴迷佛法,幾度出家,舍江山社稷於不顧;北齊襄帝親暱僧尼,斬殺大臣。兩朝皆因佛道猖獗,最終導致滅國。」
最後,傅奕詰問太子李建成,「太子殿下認為佛祖聖明無比,法力無邊,那麼他為何不能自己清除信徒之中的敗類?」
傅奕一句話,將李建成問得無言以對。
右僕射蕭瑀聽傅奕拿梁武帝的事作為反面例子,這明明是在侮辱他的先祖。
蕭瑀氣惱地道,「佛祖是聖人,傅太史卻要非難佛祖,此是目無法紀,陛下應當懲治他的罪過。」
傅奕面含冷笑,駁斥蕭瑀,「做人的倫常,是忠君孝父。佛祖作為本國的儲君,卻背叛了自己的父親,背棄了自己的國家。」
「蕭相乃父母所生,卻遵從無父無君者的教義,目無君父的不忠不孝之人,說的就是蕭相這種人。」
傅奕幾句話將蕭瑀駁得體無完膚。
蕭瑀已是理屈詞窮,心中惱怒,卻無話可說,只好雙手合十,恨恨地道,「冥界設定地獄,就是為了懲治傅奕之流!」
傅奕與太子李建成、宰相蕭瑀辯罷,李淵心中已如明鏡。
但大唐立國不久,李淵不想過分激化矛盾,他就部分採納了李建成的建議,沒有徹底根除彿道,而是採取了限佛的措施。
武德九年四月下旬,李淵下詔,命全國汰除寺廟、僧尼。
長安城中原有寺院一百二十所,依李淵詔命只保留寺院三所。
各州分別保留寺院一所,其餘寺院一律罷除。
詔書命令有司,淘汰全國僧人、尼姑。
將那些專心勤奮修行的人,遷居到保留的寺院之中,官府核准後發放度牒,為他們提供衣食。
對那些庸俗猥瑣、粗疏醜惡的僧人、尼姑,勒令他們全部停止修行,強制遣返家鄉,限期擇偶婚配,成婚生子。
接下來汰除寺廟、僧尼的行動在全國展開。
按常理來講,李世民支援李淵除佛應該受到李淵獎賞,李建成反對除佛應該受到懲治。
但李淵處事卻不合常理,緊接著卻開始一步步收拾李世民。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九三章 舌戰佛徒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