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近,沒有了戰亂,普通百姓都準備高高興興地過一個平安年。

長安的街頭巷尾,到處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這時,順天門前大街上,一百多輛馬車滿載著物品,在一千多軍士的護衛下,向東駛出長安城通化門,順著官道向東而去。

所有馬車上的物品都用油布遮蓋,但卻能夠看到車上裝的都是紅漆箱子,由這麼多軍士護衛,外人一看就知道,車上拉的肯定是貴重的物品。

領頭而行的護衛首領,是丁記坎和長孫湛。

車隊在丁記坎、長孫湛率軍護衛下,浩浩蕩蕩出了長安,兩日便到了洛陽。

到了洛陽陝東道大行臺官署之後,丁記坎、長孫湛將車隊和護衛安頓下來。

接下來幾日,丁記坎、長孫湛帶領屬下,分頭拜訪洛陽當地的官吏、豪強、名門旺族,送上從長安運來的箱子作為禮物。

鬧得整個洛陽城都知道,秦王派人來洛陽結交當地各類豪傑,收到禮物的引以為榮,沒收到禮物的是滿心的羨慕。

丁記坎、長孫湛大肆張揚在洛陽一陣忙活,還真鬧出事來。

李元吉上書李淵,告丁記坎、長孫湛廣散金帛,暗中結納山東豪傑,圖謀不軌。

李淵命御史臺、大理寺,聯合派人到洛陽查處丁記坎、長孫湛,並將其二人押入洛陽監獄。

洛陽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關中東出的門戶,也是守護長安的屏障。

在平定洛陽之時,李淵下詔,設陝東道大行臺,任李世民為行臺尚書令,是行臺長官;任屈突通為行臺僕射,為李世民的副手;溫大雅為行臺工部尚書。

平定洛陽之後,陝東道大行臺並未撤去,官署設在洛陽,由屈突通率重兵鎮守洛陽。

李世民任雍州大都督,坐鎮關中;同時還擔任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其副手屈突通鎮守洛陽。

洛陽、長安相距七百里,兩地遙相呼應,可以內外牽制,長安一旦有變,洛陽便可發兵西進關中,拱衛長安。

關中、河南兩地的兵權都在李世民的手中,李建成、李元吉如芒在背,一直想將這兩地的兵權從李世民手中奪過來。

如今,他二人見李世民派人,趁年節在洛陽到處饋送禮品,以為抓住了李世民暗中結交當地豪傑的證據,就由李元吉出面告發丁記坎、長孫湛。

李建成、李元吉希望從丁記坎、長孫湛身上,挖出幕後主使的李世民,藉機治李世民意圖謀反之罪。

丁記坎、長孫湛被投進了洛陽監獄,李世民、觀音婢卻若無其事,沒有卻找李淵說情,也不派人到御史臺、大理寺疏通關係。

但是卻急壞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和觀音婢從小一起長大的丁馨兒。

被投進洛陽監獄的這兩個人,丁記坎是馨兒的兄長,長孫湛是馨兒的郎君。

別人家都在準備高高興興過年,馨兒的丈夫和兄長,卻一起被關進了監獄,碰到這樣的事,馨兒怎能不急?

這一日,馨兒到弘義宮來找觀音婢。

觀音婢正在垂拱後殿陪三個孩子玩,一見馨兒便知她過來是為了何事。

馨兒進到殿中,見滿屋子都是人,走到觀音婢跟前屈膝施了個禮,說了句「小姑姑好。」

觀音婢含笑向馨兒點頭示意,連忙讓乳孃和服侍的宮女將李承乾、李泰和李麗質領出去。然後,示意馨兒坐在几案對面。

待馨兒坐定,新竹過來為觀音婢和馨兒,各斟了一盞溫熱的酪漿。

觀音婢端起酪漿,笑著問馨兒,「該過年了,三郎娘子是不是給小姑姑來送禮?」

觀音婢比馨兒雖說在輩分上長一輩,兩人卻是從二三歲就在一起長大的閨蜜。

觀音婢見馨兒沮喪地坐在那兒,就拿話來逗她。

馨兒一肚子怨言地嘟囔道,「小姑姑是王妃娘娘,哪稀罕我給你送的那點禮?」

「小姑丈讓我家兄長和郎君到洛陽送禮送了個遍,也沒見給我家送一點禮,反而把我兄長和郎君送到了大牢裡。」

觀音婢故意裝作不知道此事,問馨兒,「還有這事,我咋不知道?」

馨兒噘嘴看著觀音婢,「我就不信,發生這麼大的事,小姑丈會不和你說?」

觀音婢呵呵笑著,滿不再乎地道,「不過是吃幾天牢飯,哪裡算什麼大事?」

馨兒一聽就來了氣,「你不心疼我兄長也就算了,總該心疼你侄子,不管咋說你是他親姑姑。這麼冷的天,大牢裡哪是人呆的地方?」

觀音婢繼續逗她,「我侄子有馨兒心疼,哪裡輪得到我?」

馨兒見觀音婢不和她正經說話,氣鼓鼓地道,「小姑姑要是不管,我這就去找小姑丈,我可不忍心讓兄長和郎君呆在大牢裡一直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