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教訓過李建成,即派司農卿宇文穎到慶州去傳召楊文幹。

宇文穎到了慶州卻將實情告訴了楊文幹,楊文幹當即宣佈舉兵造反。

六月二十六日,李淵傳召李世民商量如何處置此事。

李世民對楊文幹不屑一顧,他對李淵道,「楊文幹這小子,竟敢做出如此狂妄之事,兒臣覺得他的屬下幕僚說不定已經將他擒獲並殺掉了。如果不是兒臣想的這樣,就應當派遣一員將領去討伐他。」

李淵有些不放心地道,「楊文幹謀反之事關連著你大兄建成,作為太子恐怕響應他的人為數眾多,二郎最好親自前去,這樣阿爺才會放心。」

他接著對李世民道,「事情處理完之後,你從慶州回來,我便立你為太子。」

李世民聽李淵說要立他為太子,臉上並未現出絲毫驚喜之色,而是平靜地對李淵道,「太子廢立乃國之大事,阿爺且不可草率行事,還望阿爺將事情查清楚以後再說。」

李淵根本不想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他只想糊糊塗塗將此事了結完事。

李淵心想,既使將事情查清又能怎樣?他並不想殺了李建成,如果查實李建成謀反,他不得不將他殺了,不知還要牽連多少人,說不定會鬧得人心惶惶,引起朝局動盪。.

李淵嘆道,「阿爺不願如隋文帝一般,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

「阿爺已經想好,到時候將你大兄封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後他能夠服從於你,二郎就該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服從於你,你要捉拿他也易如反掌。」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李淵還是狠不下心來處置李建成,於是他對李淵道,「此事不急,還是等阿爺認真考慮好以後再說。」

李世民只所以不急於讓李淵廢去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有自己的考慮。

一是李淵正為李建成謀反之事傷心,如果李世民急於取而代之,反而引起李淵的反感,李淵會認為李世民薄情寡義,沒有兄弟手足之情。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李世民掌握著軍政大權,除去李建成是早晚的事,如果李建成留在京師長安,除去他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如果放李建成當了蜀王,等於是放虎出籠,將來他如果真要謀反,還真要費一番周折。

當年楊廣的弟弟漢王楊諒謀反,有幾十個郡跟著響應,楊廣動用了幾十萬軍隊才將此事平息。隋朝也因此事大傷元氣。

李世民可不想為李建成將來謀反留下任何機會。

既然不能將李建成殺了,或是將他貶為庶民,那麼還不如繼續讓李建成當太子,至於說以後怎麼辦,將來再從長計議。

李世民心中這樣想著,便合計著該如何暫時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回到自己帳中,李世民悄悄讓人將封德彝喊過來,和他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他向封德彝交代,等他帶兵走後,一定要勸說李淵不要廢了李建成。

兩人商量好勸說李淵的辦法,封德彝才又悄悄離去。

七月初一,楊文幹叛軍攻陷寧州。

七月初五,李世民率軍來到寧州城下。

還未攻城,楊文幹叛軍便四散而逃,楊文幹也被其屬下所殺,將其首級獻給李世民,李世民將楊文幹首級傳送京師,並捕獲宇文潁,將其斬首。

李世民率軍討伐楊文幹走後,李元吉便覲見李淵為李建成說情,並請封德彝勸說李淵。

此時的李淵正處在苦惱之中,他不想自己的親生骨肉死在自己的手中。

見到封德彝,李淵便想聽聽他對這件事有何想法。

封德彝對李淵道,「臣曾經向陛下說過,太子廢立之事應該早做決定,以免太子殿下生出不好的想法,如今果然不出所料。臣斗膽問一下,陛下想如何處置此事?」

李淵仍然是嘆著氣道,「朕想立秦王世民為太子,貶太子建成為蜀王,封相以為如何?」

封德彝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對李淵道,「臣以為不可。」

「隋文帝之時,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蜀王、楊諒為漢王,都是手握重兵,雄霸一方,一個個都生出不臣之心,隋文帝不得不先後將楊俊、楊秀廢為庶人,最後漢王楊諒起兵謀反。兩王被廢,一王謀反,從而動了大隋根基。」

「臣以為親王出藩在外,權勢太重是取亂之道。」

「假如將太子貶為蜀王,一旦生變,比王世充、竇建德之流更難平定。將會動搖國之根本。」

李淵搖頭嘆道,「朕也是無奈之舉,我不忍心害死自己的兒子。」

封德彝對李淵道,「臣有一個想法,可讓陛下決定太子是廢是立。」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七七章 骨肉親情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