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人盡其才(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於國家大事,李淵久拖不決。
李世民想勵精圖治,綏靖宇內,掃平邊患。
但上有太子李建成掣肘,兩人政見不一,李世民有勁使不上,縱有再多安邦定國的大計,也無法盡情施展。
宇內已經平定,新政不能建立,國家實則處於空耗之中。
李世民想快刀斬亂麻,為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掃清障礙。
李世民告訴觀音婢,他要採用欲擒故縱之策,誘使李建成犯下大錯,以便將其除去。
觀音婢認為這種做法有違忠義,只能偷偷去做,不能讓忠義之人參與,這種事一旦讓外人知道,將會遺臭萬年,為後人所不齒。
李世民對觀音婢道,「我已有人選做這種詭詐之事。」
觀音婢還不放心,交代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將來皆是卿相之才,這種事絕不能讓他們去做。還有,也不能讓四兄長孫無忌參與。」
李世民笑著向觀音婢保證,「我絕不讓他們參與,連商議都不與他們商議,就將他們矇在鼓裡。」
聽李世民這樣說,觀音婢心中的顧慮才被打消,至於說李世民心中的人選是誰,觀音婢已不是太過關心。
眼看天色不早,李世民、觀音婢便離開弘義宮,回到承慶殿。
唐初之時,國家新立,官署、官職設定混亂,有的沿用隋制,有的是臨時設定。
武德七年三月,李淵下詔,對官署、官職進行了重新設定。
京職官署、官員:
設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一品,不設官署。
設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六省官署,長官為正二品。
設天策上將府,左、右十二衛府官署,長官為從二品。
設御史臺、太常至太府等九寺、將作監、國子學等官署,長官為正三品。
尚書省下設六部,六部長官為正三品。
另外,對設對太子府、王府、公府、公主府的官署、官員設定作了統一規定。
外職官署、官員:設州、縣、鎮、戌。長官品級,根據州、縣大小有不同規定。
文職散官,從開府儀同三司,至將仕郎,分為二十八階,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
武職散官,從驃騎大將軍,至陪戎副尉,分為三十一階,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
只所以在這裡說一下當時的官署、官員設定,是為了讓各位體會到李世民當時在朝中處於何種地位。
三公之中,李世民為太尉,司徒、司空兩個職位空缺。
同時,李世民還任尚書令、天策上將、統領十二衛大將軍。
尚書令的職責是統領百官,副長官是左、右僕射,下設六部,統管全國的行政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