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上將這個職位是專門為李世民設定的,高到沒有品級,天策上將府是專門為李世民服務的官署。

所謂統領十二衛大將軍,就是說十二衛都歸李世民統領,每衛有從二品上將軍一名,正三品大將軍一名。

從李世民擔任的官職可以看出,李世民是軍、政、京城守衛、皇宮守衛等要務,一手統攬。在秦王府他還有左、右共六個護軍府和左、右共兩個親軍府。

李建成既不主管軍務,也不主管政務,京城守衛、皇宮守衛也不歸他管,他只不過是一個掛名的太子。他所掌控的兵力只有東宮守衛。

李元吉雖說被再次任命為幷州總管,卻沒有到晉陽上任,也只是掛名而已。他所掌控的兵力有齊王府左、右共六個護軍府和左、右共兩個親軍府,兵力有上萬人。

經過上面一番分析,可以看出,長安城其實就是李世民的天下。

他讓誰活,那人不一定能活下來;但是他讓誰死,那人就一定活不成。

李淵在李世民的保護之下,實際上也是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下。

在長安城,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李世民面前,就沒有還手之力。

在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六省之中,尚書、門下、中書三省的長官視同宰相。

尚書省設尚書令一人,由李世民兼任,副手左僕射是裴寂,右僕射是蕭瑀,他二人代行宰相之職。

門下省設侍中二人,只任命了陳叔達一人。

中書省設中書令二人,只任命了封德彝一人。

此時,宰相為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四人。

四名宰相之中,每人各有特色。

裴寂為人卑懦,不懂軍務,不諳政務,專會溜鬚拍馬,深得李淵喜歡。

蕭瑀是西梁皇子,陳叔達是南陳皇子,兩人為人正直,都是才學滿腹,深諳政務。

封德彝則是機智多才,精通鬼谷之術,久經宦海沉浮,身處險境之時,總有起死回生之術。

當初,封德彝隨宇文士及投奔李淵,李淵認為封德彝奸巧不忠,不予重用。

封德彝賦閒在家,卻不氣餒,屢次向李淵獻治國之策,都被李淵採納。李淵看重他的才學,又重新啟用封德彝。

李淵想廢去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拉攏封德彝為其在李淵面前說情,李淵果然聽從封德彝的建議,暫時打消了廢李建成的想法。

後來,觀音婢建議李世民將封德彝攬入帳下,隨他一起平定洛陽。李世民也欣賞封德彝的才學,對他非常器重。

如今封德彝追隨的宇文士及是正三品的中書侍郎,而封德彝卻是他的頂頭上司,正二品的中書令。

在應對突厥的問題上,封德彝也是主戰的一方,他曾向李淵建議,「如果不戰而與突厥講和,是示弱於突厥,突厥人這次得了好處,下次還會再來。臣認為應該對突厥進行痛擊,將他們打敗以後再講和,會起到恩威並施的作用。」

李淵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就欣然採納。

因為李世民、封德彝都是主戰派,所以李世民對封德彝更加欣賞。

這年四月,秦王府從承德殿搬到弘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