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 關中初定(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淵率軍從汾陰渡黃河進入關中之時,屈突通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防守河東,打算從武關前往藍田以援救長安。到潼關時,受劉文靜兵馬阻攔,兩軍相持一月有餘。
眼看長安勢危,屈突通心急如焚,他命令武牙郎將桑顯和夜襲劉文靜。
劉文靜所率軍隊分作三處營寨,營寨外圍是塹溝,塹溝裡面是木樁圍成的木柵,兩軍隔著塹溝、木柵對戰。隋軍試圖突破木柵,衝入營寨之中。
戰至天明,桑顯和所率隋兵連破兩座營寨木柵,僅剩文靜所在的中軍大寨未被突破,隋軍兵馬數次衝入營寨,兩軍短兵相接,劉文靜所率「義軍」死傷慘重,士氣低落,初顯潰敗之勢。
但桑顯和所率隋軍從半夜戰至天明,軍士疲憊,也無力再戰,桑顯和傳令起灶做飯,待將士食後再戰。
劉文靜見隋軍休息,趁機分兵充實另外兩座營寨,並命段志玄率數百輕騎,繞到隋軍後面,攻其背後。
受到段志玄所率騎兵突襲,桑顯和不得不派兵守住後陣,此時劉文靜命三座營寨計程車卒奮力出擊,隋軍大亂。
段志玄率騎兵衝入敵陣,前後衝殺,身中數箭,血染征衣,仍然氣勢不減。
「義軍」士氣大振,殺聲洞徹雲天,桑顯和兵馬瞬間潰敗,桑顯和單人獨騎破陣而逃,所率士卒盡數被「義軍」俘獲。
桑顯和敗後,屈突通兵力損失大半,已無力對抗劉文靜所率「義軍」,有部屬勸屈突通投降李淵,他含淚說道,「我受先帝、主上厚恩,怎可再侍他人?只有以死報答。」
屈突通已到窮途末路之時,然而他仍然言笑如常,抱定慷慨赴死之心,他摸著自己的脖子對部屬道,「為人臣子,當效死節,我願為國家受人一刀。」部屬為其忠義所感,都願誓死追隨,無人叛離。
李淵派屈突通的家僮帶著書信前去勸降,屈突通看都不看李淵的勸降書,當場將書信撕毀,立即下令將前來勸降的家僮斬首。
不久,長安陷落的訊息傳到潼關,屈突通的家屬全部都陷於長安城中,他知道大勢已去,率領兵馬前往洛陽。
屈突通知道桑顯和的家屬皆在長安,也不勉強他隨自己東去,便留下桑顯和鎮守潼關。屈突通走後,桑顯和即率領屬下向劉文靜投降。
劉文靜得知屈突通率軍撤往東都洛陽的訊息,即派遣竇琮、段志玄隨桑顯和率精騎追擊屈突通。
追到潼關以東稠桑塬,竇琮、段志玄所率精騎與屈突通相遇,屈突通命部屬擺陣進行抵禦。
竇琮讓屈突通兒子屈突壽到陣前勸降,屈突通高聲叫道:「從前我和你是父子,今日卻是仇敵!」
叫罷,屈突通即命令左右發箭射向屈突壽,左右部屬知道那是屈突通兒子,哪裡會真將屈突壽射死?紛紛將箭射向屈突壽身側。
桑顯和催馬上前,對屈突通所率部眾喊話,「如今京師陷落,各位將士家屬都在關中,爾等為何要往東行?難道要拋下家中父母、妻子兒女不管?」
屈突通部屬已無戰意,都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屈突通,等待他的決斷。
屈突通見軍心已散,走已走不脫,戰亦不能勝,便下馬朝東南江都方向連連叩頭,含淚說道:「臣力盡兵敗,已對得起陛下。」然後束手就擒,所率部下也全都放下兵器不戰而降。
屈突通被擒以後,劉文靜將其送往長安。李淵見到屈突通,並未將其問罪,而是問他,「為何這麼晚才見到將軍?」
屈突通羞憤難當,含淚說道,「屈突通不能殉人臣之節,戰敗被俘,成為本朝的羞辱,未能守住關中,深覺有愧於代王。」
李淵感嘆,「將軍真乃是大隋的忠臣!」下令將其釋放,任命其為兵部尚書,賜爵蔣國公,兼秦公元帥府長史。
屈突通歸降之後,關中初定。
義寧元年十二月,李淵開始以大隋丞相之名號令關中,招附天下。
薛舉派其子薛仁杲入侵扶風郡,李淵派李世民迎擊,大勝而歸。
李淵派劉文靜引兵東出潼關,佔領弘農郡,平定新安以西;又派姜謩、竇軌出散關,安撫隴右;李孝恭招慰山南;張道源招慰山東。
李孝恭自金川出巴、蜀,檄書所至,降附者三十餘州。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九零章 關中初定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