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建成隨李淵離開晉陽後,晉陽宮本該是女人的天下。

但是李淵卻留下了一個年齡只有十四歲,沒人能夠控制,任性胡為的太原郡守。

李淵率大軍出征之前,任命四郎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宮,後方的文武大權全部交付於他。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兒子好,即使頑劣也往往視而不見。

李淵知道李元吉有些頑劣,卻不知道他有多麼頑劣。他認為李元吉還是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孩子,只要有人輔佐,就不會胡作非為。臨走之前,他將李元吉交給正議大夫唐憲、太原令溫大有輔佐,有兩個精明能幹的人輔佐李元吉,李淵非常放心。

然而,李元吉卻不是普通的孩子。

他生在唐國公府,府中家奴成群,母親竇氏夫人已經去世,父親李淵不在身邊,長兄李建成對他嬌慣縱容,從來只有他指使別人,哪裡受到過別人的約束?

李元吉對待身邊的人從來都是發號施令,頤指氣使,如今讓唐憲和溫大有來管束他,他哪裡肯聽?

讓一個未經世事,年齡只有十四歲的孩子處理軍務、政務是拿軍機大事當兒戲,李元吉也不可能老老實實坐在那裡去處理案牘,所謂的太原郡守,李元吉只是掛名而已,具體執行全是由輔佐他的溫大有和唐憲等人去做。

因為事事都有人為李元吉代勞,李元吉這個小郡守實際上是無事可做。

以前在河東之時,李元吉有李建成守著,還能跟著楊文幹、王珪,練練武藝,讀一些書。

如今楊文幹、王珪都跟著李建成一起出徵,李元吉就更沒了事做。

一個處在青春期,精力旺盛的少年沒有正事可做,就會想辦法打發時間,來宣洩渾身使不完的精力。

李元吉跟著楊文幹練過幾年武藝,父兄如今都在前方打仗,他自然對打仗最感興趣。

閒來無事,李元吉便想效仿父兄打仗,讓晉陽宮的守衛和他一起玩打仗遊戲。他讓屬下用木棍做成武器,有時讓人與他單打獨鬥,有時分成兩隊進行對戰。

在與守衛們進行打鬥之時,整個晉陽宮都會喊聲陣陣,殺聲震天。

李元吉稟賦過人,天生就有些力氣,再加上幾年來跟著楊文幹練習武藝,如今已是勝過常人許多,晉陽宮中的守衛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和他對戰的守衛,輕傷是司空見慣之事,還有多人被他打成重傷。

在亂鬥之中,李元吉也偶爾被對方所傷。

這樣鬧了幾日,晉陽宮中的女眷們不堪其擾,宮中的守衛們也不知該如何應對。

宮中守衛頭目不得不將情況報告溫大有和唐憲。

鄭觀音和李元吉身邊的秋縭也來找觀音婢商量對策。

李建成的兒子李承宗已經三歲,聽到李元吉與人打鬥,便吵著要到前殿看四阿叔打仗。鄭觀音怕李承宗從小耳濡目染兇殘暴戾之事,會帶壞了孩子。秋縭則怕李元吉再如在河東時一般鬧出了人命。

她們二人知道觀音婢辦法多,就過來求觀音婢拿個主意約束一下李元吉。

因為鄭觀音剛到晉陽,對晉陽的情況還不熟悉,李淵臨行的時候曾經交代,晉陽宮中的事務由觀音婢主持。

李世民則比李淵想得更周到一些,沒有李淵和李建成的壓服,李世民對李元吉並不放心,他對觀音婢能不能應付這個「瘟神」也心中沒底。

再加上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隨軍出征後,女眷也都在晉陽,留一群婦孺在晉陽確實需要有人照顧,李世民就沒有讓丁記坎、長孫湛、長孫漸和陸崢隨軍出征,讓他們跟著觀音婢照顧好這些女眷。

如今鄭觀音和秋縭來求觀音婢,觀音婢也嫌李元吉鬧得有些過分,她就答應二人會想個法子約束一下李元吉。

第二日上午,李元吉仍和往日一樣,在晉陽宮西門前側殿和守衛們玩打仗遊戲,吵鬧聲傳遍整個晉陽宮。

觀音婢讓長孫湛請來溫大有、唐憲和丁記坎,和他們商量如何約束李元吉。

如今的觀音婢是敦煌公夫人,按品級在李元吉之上,身份比溫大有、唐憲尊貴許多。

長孫湛領著溫大有、唐憲和丁記坎,到西門中間側殿來見觀音婢。幾人相互寒喧見禮之後,觀音婢端坐在正廳中間榻上,溫大有、唐憲、丁記坎和長孫湛分別坐在兩側。

因李元吉年齡太小,還不能理事,太原郡的軍政事務,都是由溫大有、唐憲代為辦理,時下前方戰事正緊,兩人不但要操心後方的穩定,還要確保做好前方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