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唐王稱帝(第2/2頁)
章節報錯
裴寂等人見李淵終於同意,紛紛叩拜於地,站起舞蹈稱慶,口呼萬歲出了武德殿。
隋少帝禪位,唐王稱帝的決策已定,裴寂便命國子博士丁孝烏等人,籌備禪位、登基的禮儀,選擇良辰吉日。
五月十四日,隋少帝楊侑禪位給唐,讓出皇宮,搬到他原來做代王時的府邸。
五月二十日,唐王在太極殿即皇帝位,國號為「唐」,派刑部尚書蕭造,在長安南郊燃起篝火,柴燎祭告上天。
李淵下詔,大赦天下,改換年號為武德。停止用郡,設定州,改太守為刺史。命裴寂、劉文靜等人編纂審定律令。
司天監推求五行的執行,推算的結果是唐屬土德,顏色以黃色為尊。
楊廣的死訊傳到東都洛陽,留守東都的隋朝官員擁戴隋越王楊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皇泰。
拜段達、王世充為納言,元文都、盧楚為內史令,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郭文懿為內史侍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共同掌握朝政,當時人稱「七貴」。
李淵在西京長安,從代王楊侑手中接過了皇帝大位;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假託蕭皇后的諭旨,立了楊浩這個隋帝;段達、王世充等人在東都洛陽,又立了楊侗這個隋帝。
這樣一來,普天之下除了多如牛毛的皇帝之外,楊侑禪位於李淵之後,僅隋朝皇帝還有兩個。
李淵稱帝之後,便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他開始犯愁該立哪一個兒子為太子。
人生都要面臨無數的抉擇,但是做出正確的抉擇太難。
又有誰知道,做出抉擇之後,隨著斗轉星移,世事人心都會改變?怎麼讓人也想不到,若干年之後,當初正確的抉擇,埋下的卻是禍端。
不只李淵在考慮立太子之事,有心之人都在為立太子之事操心。
滿朝文武大臣、李建成和他的幕僚、李世民和他的幕僚,還有那些皇族、貴戚,都在心中算著,該讓誰來做這個大唐的第一位太子。
李世民作為晉陽起兵的主要推動者,說他不想當太子,按常理來說實在是不合情理。
一日,李世民從右軍元帥府官署回到府中,觀音婢正坐在書案前練習書法,臨寫王羲之的小楷《樂毅論》。
看到李世民進屋,觀音婢抬頭衝他笑了笑,說道,「這篇《樂毅論》我剛臨寫了一半,世民阿兄可坐到羅漢床上等我一會兒。」
李世民笑道,「我不喜歡一個人坐著。」
說著,微笑著走到書案旁,坐在觀音婢的身旁道,「我來為娘子磨墨。」
觀音婢聽李世民喊自己娘子,覺得極不順耳,總覺得他在調侃自己,不悅道,「不準喊娘子,要喊阿婢。」
李世民呵呵笑道,「好,喊阿婢,我來為阿婢妹妹磨墨。」說著拿起墨碇在硯中慢慢研磨,邊磨邊看觀音婢寫字。
這篇王羲之的《樂毅論》,觀音婢不知臨了多遍,已能深刻領會其中的筆意,筆筆寫下來,都與帖上一般無二。
寫了幾個字,觀音婢伸筆到硯中蘸墨,忽然「呀」地叫了一聲,然後瞪眼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見她奇怪的表情,不解地問,「怎麼了?」
觀音婢不滿地道,「你這樣不停地磨,也不知道加水,墨這麼稠,還讓我怎麼寫字?」
李世民這才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味磨墨,卻沒有加水,硯中的墨已經粘稠無比。他尷尬地笑道,「這不怨我,只能怨阿婢。」
觀音婢道,「是你沒將墨磨好,怎麼怨我?」
李世民笑道,「是阿婢長得好看,我的心思都被你吸引去了。」
觀音婢心中高興,臉上卻裝作生氣道,「只會拿好聽話騙人。」
李世民放下手中墨碇,作勢就要去摟觀音婢。
觀音婢伸手將李世民攔住,說道,「你別隻顧鬧,我有事要問你。」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零三章 唐王稱帝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