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舅甥兩人就以後的天下形勢交換了意見,兩人想法基本一致,相談甚是投機。談完國事之後,又談家事,李世民提起自已的庶母萬氏夫人和五弟李智雲。

李世民感嘆,「我與五弟雖不是一母所生,但五弟實是少年英才,能文能武,小小年紀遇害,世民心中常常為之惋惜。」

竇抗也遺憾地道,「晉陽起兵事發倉促,大郎自顧不暇,去晉陽之時也難顧及他們母子。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人死不能復生,最好的是能夠善待生者,今後不要虧待了萬氏夫人和你的姊妹。」

李世民見竇抗提及自己的姊妹,趁機說道,「二姊沒了郎君,如今已經返家,舅父在京中認識人多,能不能為二姊做媒,幫她再找個人家?」

竇抗是老於人情事故之人,心思何其通透?聽說李世民讓其為襄陽縣主做媒,輕輕拍了一下几案,呵呵笑著責怪李世民,「好呀,二郎,我說你咋會好心來看舅父,原來你在算計老夫。是否看上了你的從兄?」

李世民急忙辯白,「世民怎敢欺瞞舅父?只是我數月不在長安,不瞭解光大從兄當下的情況,哪裡敢唐突向舅父開口?」

竇誕,字光大,是竇抗的三兒子。李世民來見竇抗,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竇誕目前的情況。

他報謙地道,「世民知道從兄歿了阿嫂,確實覺得他與二姊比較合適,又怕我不在長安這幾個月,光大從兄已經聘了心儀的女子,所以才沒有直接向舅父提及撮合從兄和二姊之事。」

竇抗看著李世民微微頷首,微笑道,「二郎要是不說,我還真還沒有想到有這樣一樁好姻緣。」

聽竇抗的話意,李世民已經明白竇誕如今還沒有續絃,他就向竇抗介紹襄陽縣主,「二姊是一位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容貌品行自不必說,只是二姊曾經嫁人,不知從兄是否喜歡?」

婚姻是維繫家族之間關係的重要方式,李淵如今是唐王,明白人都知道,不久他就要自立為帝,竇氏夫人已經去世,如果竇誕能夠娶了襄陽縣主,竇家和李家就近一步拉近了關係。

竇抗本來沒有與李家結親的想法,如今經李世民提起,他心中不禁喜出望外,能和未來的皇帝成為姻親,是他求之不得之事。

聽李世民口氣,好像怕竇誕不同意,竇抗按捺住心中的興奮,緩聲說道,「婚姻之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從兄哪裡作得了主?只要我覺著合適,他不敢說半個不字。這兩日我便去見你父親,和他商議此事,過幾日就讓人去提親。」

對於世族之家來說,婚姻只是一樁交易,重要的是鞏固兩個家族之間的關係,所謂的情愛,只是出於傳宗接代的需要。

世族之家的男子可以有一妻多妾,想談情說愛,天下有的是鐘意的女子,至於說嫡妻,被看重的則是身份和門第,只要身份門第顯赫,根本沒有喜不喜歡的道理。

竇抗覺得這樁婚事合適,絲毫不用考慮竇誕的意見。

李世民上門說起此事,竇抗才有機會碰上這天大的好事,等於送給了竇抗一份大禮,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更加親密。

說完竇誕和襄陽縣主的婚事,竇抗以為李世民接風為由,設宴款待李世民,並喊來兒子竇衍、竇靜和竇誕作陪。

竇抗知道李世民不善飲酒,不敢讓李世民多飲,即使這樣,舅甥、從兄弟之間暢敘親情,只到天交二更方才散了宴席。

宴席散後,竇誕兄弟三人將李世民送出府門,延康裡與通義裡,雖然只有一路之隔,李世民仍是乘坐青幰犢車返回唐王府。至於說夜禁,對於李世民來說只是一種擺設。

回到府中,觀音婢看到李世民已有些醉意,所好的是李世民酒性很好,喝過酒之後基本上很少吵鬧。

夜已漸深,新竹、展畫服侍李世民換過衣服,即將他扶到床榻之上歇息。觀音婢怕李世民喝過酒之後興奮,就沒有再提襄陽縣主和竇誕的婚事,坐在床頭,一邊看書,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和李世民說著話。不一會兒,李世民便呼呼睡去。

第二天上午,李世民照例到宮中去見李淵,到了下午方才回到府中,此時觀音婢才問起襄陽縣主與竇誕的婚事。

李世民微微笑著問觀音婢,「你猜道生舅父怎麼說?」

觀音婢看著李世民的表情,已經猜到他準備戲耍自己,也不和李世民繞彎子,直接說道,「舅父肯定是心中高興,嘴上一口答應。」

李世民笑道搖搖頭,「他不是這樣說的,他說我在算計他。」

觀音婢撇嘴道,「說你算計他,還留你喝酒喝到半夜。」

李世民裝作沮喪地道,「和阿婢妹妹說話真是無趣,啥話還沒有說,你就知道了結果。你說接下來,我們兩個人坐在這裡做何事?」

觀音婢莞爾笑道,「那你就從頭到尾實話實說,別再給我繞彎子。說完之後我還有重要的事和你說。」

李世民無奈,只得將見竇抗的經過如實向觀音婢說了一遍。

觀音婢含笑聽完,對李世民道,「明日上午,我先去給萬姊娘和二姊道個喜。」

觀音婢昨日下午說有重要的事要說,剛才她再次說有重要的事情,李世民不禁好奇地問,「阿婢有何重要的事情?」

觀音婢面色沉靜,鄭重地道,「近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為何許多事情,裴寂能說到阿爺心裡,而我們卻不能?」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九九章 親上加親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