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婢笑道,「紫芙還真聽話,世民阿兄讓她在門外守著,她就守著,連是否要用午膳都不過來問一聲。」

她又含笑望著李淵問道,「阿爺是否已經餓了?」

李淵已不再為楊廣問罪之事憂心,他一臉輕鬆,詼諧地道,「聽二郎、阿婢指點江山,哪裡還會想到用膳?如今憂心之事已解,食慾大開,還真有些餓了。」

說完,三人會心一笑,觀音婢連忙喊紫芙準備膳食。

三人一起用過午膳,李世民、觀音婢回到自己院裡。

下午,李淵和李世民按照商定的方案,分頭安排急需安置的事情。

李淵派丁記坎回河東、長安去見李建成、柴紹,李世民先是到劉弘基、長孫順德、竇琮院裡轉了一圈,最後派人將劉文靜、裴寂請到長孫湛院裡,對整個事情的細節又進行了認真商議。

到了晚上,段志玄、武士彠先後到長孫湛院裡來見李世民,告訴他王威去驛館去見了方鐸。

每二日上午,方鐸召集太原郡主要文武官員在留守府官署議事。

左驍衛將軍、太原留守李淵,武賁郎將、副留守王威,太原郡鷹揚郎將姜寶誼,鷹揚府司馬劉政會、司兵許世緒、司倉趙文恪等人皆在座。

方鐸問李淵,「唐公以為王仁恭之事該如何處置?」

李淵推託,「方司直身負皇命,李淵乃是待罪之人,一切都聽司直安排。」

方鐸向李淵拱手,客氣道,「既然如此,方鐸有僭了。」

他當場宣佈,暫停左驍衛將軍、唐國公李淵太原留守之職,由武賁郎將、副留守王威代行太原留守職權,三日內完成交接。唐國公李淵暫時禁足於官署之中,不得外出,不得接見山西各郡文武官員,待處斬馬邑郡太守王仁恭事了,依至尊皇帝詔命執詣江都領罪。

方鐸宣佈完對李淵的處置決定,歉疚地看著李淵,無奈地道,「下官也是依至尊皇帝詔命行事,還望唐公不要怪罪。」

李淵面色平靜,神色如常,看不出有絲毫的不滿和怨憤,微笑著道,「你我皆為臣子,忠君之命乃是本分,李淵定當謹遵聖命,隨方司直到江都領罪,這兩日就與王將軍完成交接之事。」

方鐸讚道,「唐公高風亮節,實在令人感佩,聖主英明,當明白唐公忠君愛國之心,唐公到了江都,主上也定不會過分降罪於你。」

方鐸接著安排處置馬邑太守王仁恭之事,派鷹揚府司馬劉政會,攜李淵手令赴馬邑城,召太原副留守高君雅、馬邑太守王仁恭到晉陽述職。由馬邑郡騎兵校尉劉武周,代行郡守之權。

馬邑城距晉陽城四百里,方鐸命劉政會騎快馬,日夜兼程於四日內趕回。

事情安排完畢,眾官員散去,方鐸回到驛館,李淵回到官署後院,劉政會攜李淵手令馳赴馬邑城。

李淵回到官署後院,心中再也無法平靜,從方鐸的安排來看,楊廣的詔命不似有假,看起來真的是要斬殺王仁恭,然後將他帶到江都問罪。

他在炕上悶坐了一會兒,理了理思緒,才讓紫芙去喊李世民和觀音婢。

李世民、觀音婢過來之後,李淵先是向二人說了方鐸的安排,接著心情沉重地道,「看來與我們預見的不符,楊廣估計是真的要調虎離山。」

李世民聽了之後,則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心中反而有一些興奮。

按照李世民的打算,他早就想舉兵起事了,為了等待這一天,他想盡各種辦法勸說李淵。

如今,在楊廣的逼迫下,李淵不得不舉兵起事,也未嘗不是好事,這樣也省得自己為勸李淵舉兵再費不少唇舌。

李世民勸慰李淵,「阿爺何必再為此事憂心,我們已按最壞的打算做了安排。舉兵起事是早晚的事,只不過將時間提前些而已。」

李淵面現愁容,嘆道,「我所怕的是,與王威交接之後,屬下部眾不再聽我的號令。」

李世民笑道,「阿爺,你這是多慮了,這些部屬皆是你討捕盜賊時一起拼殺過來的,是經你一手提拔,怎會不聽你的號令?你可以不遵楊廣的詔命,難道他們就不能違抗王威的將令?今日我去見一下幾位主要武官,給他們陳述利害,他們自當依你的命令列事。」

觀音婢也勸道,「阿爺,楊廣要殺王仁恭反而是好事。」

李淵不解地問,「我與王仁恭曾經共御突厥賊寇,有袍澤之誼,怎忍心他被殺?於我等怎會是好事?」

觀音婢解釋道,「自古用兵講究師出有名,我們可借楊廣要殺王仁恭為由,藉機起兵。」

「阿爺可對部屬們說「楊廣為奸佞所惑,殘害忠良」。全軍將士見王仁恭將為所害,袍澤罹難,兔死狐悲,必將義憤填膺。我們可乘機救下王仁恭,贏得全體將士之心。」

李淵經李世民、觀音婢一番勸說,心中憂慮漸消,他鄭重地對李世民道,「只是我已被禁足,不得接見任何文武官員,起事前的各項準備都需由你去安排了,有事務必與裴寂、劉文靜、姜寶誼多作商議,要做到萬無一失。」

李世民重重點頭,向李淵保證,「阿爺放心,世民知道此事關係到萬千人的生死,不敢有絲毫疏忽。」

「只要方鐸敢有所妄動,我等就立即舉兵起事。」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七九章 蓄勢待發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