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深夜急詔(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過李世民、觀音婢一番勸解,李淵心中憂慮全消,他全權委託李世民,做好舉兵起事籌備。
接下來兩日,李淵按方鐸的安排,與王威完成了職權交結,將山西五郡的軍政大權全部移交給王威。
李世民則暫時搬到長孫湛院中居住,與裴寂、劉文靜、姜寶誼商議舉兵起事的各項細節。
段志玄將眼線遍撒整個晉陽城,武士彠時刻關注王威的一舉一動。
武士彠還勸說王威,更換留守府官署守衛,他趁機將自己的親信,全部安置到留守府官署,並偷偷將長孫順德、劉弘基、長孫湛、長孫漸以普通士卒身份,安插在李淵身邊。
到了第四日下午,劉政會帶著高君雅、王仁恭從馬邑城如期返回晉陽城。
在太原郡留守府官署,方鐸當著王仁恭和太原郡文武官員的面,再次宣讀大隋至尊皇帝,將王仁恭斬首、執詣李淵到江都問罪的詔命。
再次宣讀過楊廣的詔書,方鐸命人將王仁恭暫押太原獄,待明日午時於晉陽宮前斬首示眾。
此時的李淵已經認定,楊廣將他和王仁恭治罪的用意確定無疑,他對能夠免罪不再抱任何希望,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要立即舉兵起事。
舉兵起事的決心已定,不容李淵再有任何猶疑。
議事完畢,官員們將要散去之時,李淵和裴寂對視了一眼,暗暗用手做了一個下壓的手勢。他也和姜寶誼交換了一下眼神,堅定地點了一下頭。
裴寂、姜寶誼都領會了李淵的意圖,明白舉兵起事已確定無疑。
從留守府官署出來,為掩人耳目,裴寂、姜寶誼、劉文靜走不同的路線,先後來到長孫湛院中,來見李世民。
幾人商定,晚上讓武士彠向王威建議,按李世民的意圖,進行兵力部署。
由姜寶誼負責晉陽城四門守衛和城防,嚴查進出人員,防止兵變的訊息外洩。
讓劉政會以維護刑場秩序為由,召集士卒五百人進行戒備,防止出現不測。
由武士彠負責留守府官署守衛,於明日上午在留守府官署議事時,協助長孫順德、劉弘基、長孫湛、長孫漸擒拿方鐸、王威、高君雅。
在做好兵力部署的同時,李世民安排段志玄,隨時監控整個晉陽城的動向。
時值月初,天交酉時,整個晉陽城便籠入如漆的黑暗之中。
初春的夜萬籟俱寂,沒有人聲,也沒有蟲鳴。
在這看似平靜的夜裡,卻正醞釀著一聲血雨腥風,或許明日就要有人頭落地。
本該是萬家閉戶,擁春而眠,高枕安臥之時,晉陽城卻暗潮湧動,不知多少人正經歷一個不眠之夜。
李世民、裴寂、劉文靜、姜寶誼將起事前的一切安排好,天已到了亥時。
送走幾人,李世民卻全無睡意,他無法描述此時的心情,心中泰然,卻難掩些許的興奮與激動。
驛館裡,方鐸所住的房間依然是燈燭未熄,方鐸在室中踱著步子,絲毫未有就寢的意向,他好像在等待,等待一件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
無邊的夜裡,晉陽城的大街小巷沒有人跡,卻有一雙雙眼睛,閃著幽幽的光,關注著每一個角落的動靜。
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與李淵無關,未到二鼓他便熄燈就寢,不久就有陣陣的鼾聲從室內傳出。
三更剛過,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暗夜的寂靜,李淵的親信溫大有,正在城上值守,他讓人點起火把向城外觀看,見一騎快馬向西門馳來。
那馬瞬間來到西門之下,馬上之人勒住坐騎,手舉令牌高聲向城上喊話,「至尊皇帝詔使,快馬馳驛傳詔,請城上將士速開城門。」
暗夜之中也看不清來人,溫大有向遠處望了望,見只有他一人一騎,便讓城門守衛放下吊橋,開啟城門讓他進城。
溫大有按規矩驗過令牌,確認是皇帝詔使無誤,急忙領其來到驛館。
此時,方鐸依然未睡,見溫大有領詔使前來,當著溫大有的面即啟開信筒,開啟詔書觀看,淡淡地說了一句,「主上赦免唐公和王仁恭之罪。」
溫大有忙問,「司直可要深夜召集文武官員宣詔?如需差遣,末將定當效力。」
方鐸緩聲說道,「不急,明日上午再當眾宣詔也不遲。」
溫大有告別方鐸出了驛館,飛身上馬,直赴留守府官署。其兄留守府記室參軍溫大雅,當時正在官署,見溫大有深夜前來,以為出了變故,忙問,「深夜之中匆匆忙忙趕來,可有急事?」
溫大有難掩心中喜悅向溫大雅報告,「剛剛皇帝詔使來到,赦免唐公和王仁恭之罪。」
溫大雅又驚又喜,問道,「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