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蓄勢待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過觀音婢的想法,李淵又問李世民對應對司直方鐸有何打算。
李世民條理清晰地一一陳述,「我有幾點想說一下,前兩點和阿爺的想法基本一樣。」
「一是安排所屬軍隊戒備,二是一切聽從方鐸的擺佈。但是對軍隊的部署,我覺得今日就要進行。」
李淵同意李世民的想法,他微微頷首,「等會兒我們商議完,我就讓記坎去通知幾位心腹武將。」
李世民接著道,「還有下面幾個方面要進行周密安排。」
「首先,重中之重是要確保阿爺的安全。」
「從明日開始,我會安排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丁記坎、長孫湛等人暗中護衛,確保萬無一失。」
「其次,要隨時掌控整個晉陽城的所有動向。」
「讓段志玄在全城布好眼線,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監視方鐸在驛館的一舉一動。」
「讓武士彠、劉世龍監視王威,看他這幾日都與誰往來。」
「最後一點是要通知大兄和姊婿柴紹。」
「阿父今日就要派人到河東、長安,通知大兄、姊婿做好起事前的準備,安置好家人,等候阿爺起事的準確訊息,一旦收到起事的訊息,他們要即刻趕赴晉陽。
李世民將所有安排一口氣說完,最後問李淵,「阿爺,你看還有沒有疏漏?」
李淵靜靜聽完,心中無限欣喜,他不禁感嘆,「有你們兩個在我身邊,我更加相信咱們李家是天命所歸。要不怎會有這麼出色的兒子、兒婦?」
「阿婢的分析細緻入微,二郎的安排穩妥周密,有你二人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感嘆過後,李淵又問李世民、觀音婢,「你二人認為,方鐸會不會到馬邑去斬王仁恭?」
觀音婢笑道,「方鐸才不會那麼傻,他如果去馬邑城,會有性命之憂。」
李世民也道,「如果在馬邑斬王仁恭,有可能會激起兵變,方鐸若去馬邑,反而有可能被王仁恭或他的部下所殺。」
「我覺得,方鐸到馬邑去斬王仁恭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讓阿爺派人將他騙來,在晉陽進行處置。」
李淵看著李世民和觀音婢,認真推理著整個事情可能出現的情況,他自己早已忘記了當下所處的險境,心思卻轉到這一對小兒女身上。
李淵的目光顯得越發慈愛,他笑吟吟地看著二人,似乎對楊廣要將他問罪之事已不太關心。
觀音婢見李淵心不在焉的樣子,她微笑著問李淵,「阿爺在想何事?」
李淵忙指了指炕几上的酪漿,掩飾自己走了心神,笑看著二人道,「二郎、阿婢,你們先歇一會兒,喝口酪漿再接著說。」
李世民、觀音婢依言端起酪漿喝了兩口。
剛放下碗盞,觀音婢就急著往下說,她扭臉看著李世民問道,「剛才我們說到了哪裡?」
李世民笑她,「連說到哪裡,你都記不起,是否剛才走了神?」
觀音婢見李世民搶白自己,心中不滿地瞪了李世民一眼。
當著李淵的面,觀音婢不敢放肆,要是在自己房裡,一陣小拳頭早就打在了李世民身上。
觀音婢賭氣道,「你不說,我也能想起來,剛才說到了,方鐸會讓阿爺派人,將王仁恭騙到晉陽。」
李淵見一對小情侶,說著軍國大事還在鬥嘴,心中不禁暗笑。
觀音婢鄭重地看著李淵說道,「我們是否決定起兵,就在王仁恭來到晉陽之後。這時候才能真正確定,楊廣是敲山震虎,還是調虎離山。」
「假如方鐸急著要殺王仁恭,則楊廣目的就是調虎離山。」
「方鐸是想趕快完成自己的使命,殺了王仁恭之後,趕快帶著阿爺回江都。」
「要真是這樣,阿爺想不起兵都不行,要立即抓捕方鐸、王威、高君雅等人,封鎖訊息不得傳出晉陽城,派人通知大伯、四叔和三姊他們馬上到晉陽。大伯他們來了之後,再公開舉兵起事。」
「假如方鐸藉故拖延,暫時不殺王仁恭,楊廣的目的就是敲山震虎。」
「阿爺只要靜觀其變就行,楊廣定會另有安排,設法將阿爺和王仁恭免罪。」
「即使這樣仍不敢大意,只有等方鐸離開之後,此事才算平安過去。」
觀音婢說完這些,忽然覺得腹中「咕咕」作響,她扭臉笑問李世民,「世民阿兄,如今到了什麼時辰?」
李世民道,「估計天已過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