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兩件急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感覺舉兵起事,已迫在眉睫,偏偏在此時出了這等事。」
觀音婢見李世焦急的樣子,她想了解一下當下的朝局,就對李世民道,
「世民阿兄,我整日不出官署大門,也不知當下朝局如何?你能否給我說說?」
李世民感慨,「大隋滅亡已是必然,楊廣拋下天下子民,遠赴江都,卻不管如今天下已經大亂。」
然後,李世民歷數天下亂狀,如今的情況是:
稱帝者三人。林士弘起兵豫章,劉元進起兵晉安,皆自稱皇帝;朱粲起兵南陽,號稱楚帝。
稱王者七人。李子通起兵海陵,號稱楚王;邵江海佔據岐州,號稱新平王;郭子和起兵榆林,號稱永樂王;竇建德起兵河間,號稱長樂王;王須拔在恆、定一帶起兵,號稱漫天王;汪華在新安起兵,杜伏威在淮南起兵,都號稱吳王;
佔據州郡,自立名號者八人。李密在鞏地起兵,號稱魏公;王德仁在鄴地起兵,號稱太公;左才相在齊郡起兵,號稱博山公;羅藝佔據幽州,左難當佔據涇州,馮盎佔據高羅,都號稱總管;孟海公佔據曹州,號稱錄事;周文舉佔據淮陽,號稱柳葉軍;
其他佔據州郡,號稱舉義者不下二十人。
落草為寇,嘯聚山林水澤的叛軍更是不計其數。
李世民說完天下亂狀,顯得憂心忡忡,「如今天下群雄並起,再不起事恐會失去先機。」
觀音婢卻不以為然,她安慰李世民,「世民阿兄,剛才你說的這些人,可有一人能掌控五郡的軍政大權?」
李世民將剛才所說的人逐一在心中濾了一遍,搖頭道,「還未有一人,有與阿爺相匹敵的實力。」
觀音婢坦然說道,「我覺得舉兵起事,並不是太過著急,關鍵是經營好山西五郡,做好起事前的準備。只要贏得軍心、民心,我等可隨時作出決定於何時舉事。」
「我們如能將軍心、民心引歸阿爺,雖未起事,卻勝過起事。」
「你仔細想想,舉事前還有哪些事情要做,準備不到的地方,舉事前都要一一彌補。」
聽了觀音婢之言,李世民陷入了深思,他思慮再三,才開口說道,
「如果現在舉事,最怕的是其它郡收到楊廣的詔命,帶兵來攻打太原郡。其中包括山西五郡的另外四郡,還有山西周圍的郡。」
「這就要先穩穩掌控住山西五郡,待山西周圍的郡也亦生亂,到那時周邊的郡都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力量來攻山西?這時候,就到了舉事的良機。」
觀音婢點頭贊同,「所以說,等到山西周邊亂了之後,才是舉兵起事的良機。」
「在這期間,就要爭取山西五郡的軍心、民心,待到軍心、民心思歸,起事之時將會一呼百應。」
「當然,這五郡之中,重中之重是太原郡,要保證這些文武官員對阿爺絕對忠心。你要對這些人一一進行甄別。」
「世民阿兄需認真考慮,目前該做何事,你心中要有個輕重緩急。」
李世民想了一會兒,說道,「我覺得目前要做的有兩件事。一是要勸阿爺同意我們暗中準備。二是要對文武官員進行甄別,分清是敵是友。」
他接著向觀音婢解釋,把這兩件事列為重點的理由。
「我們以前做事都是瞞著阿爺,但進入全面準備之時,許多事必須得到阿爺的首肯。所以,要勸說阿爺同意我們進行全面準備。」
「二是我們到晉陽時間太短,對太原的文武官員瞭解有限,劉文靜最瞭解晉陽官場,必須依重他,來甄別在晉陽的文武官員。這也是我聽說他被下獄之後,焦急的原因。」
觀音婢也認為當前這兩件事最重要,就勸李世民,「那你就先想辦法將劉文靜從獄中救出,然後再找機會去勸說阿爺。」
就這樣,李世民和觀音婢商定了眼前最急著做的事,只有先將這兩件事做好,舉兵起事才能進入發動準備階段。
李世民心中已是急不可耐,決定當晚就去太原郡獄中去探視劉文靜。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劉文靜感受到李世民對他的重視。
回到晉陽當日就去獄中探望,劉文靜一定能感覺到李世民的一片至誠。
李世民讓觀音婢準備些酒菜,他要帶到獄中,又讓陸崢去喊段志玄;讓段志玄說服任太原郡司法書佐的父親段偃師進行通融。
有了段偃師的允許,李世民才能於夜間去獄中探視劉文靜。
李世民一邊讓人準備,一邊在擔心,如今是數九寒天,滴水成冰,也不知劉文靜能不能經受住牢獄之苦?
他想趁機看一看,劉文靜是不是一個意志堅韌之人。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六五章 兩件急事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