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對李世民說,他來討捕使官署的目的,是要捉拿罪犯。

李世民心想,劉文靜此話肯定是戲言,再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到討捕使官署捉拿罪犯。

李世民微微含笑,當場揭穿劉文靜,「劉縣令定是說笑,哪有縣令親自捉拿罪犯的道理,不帶官差,捉到以後,難道還要親自押走不成?」

劉文靜和李世民相視而笑,他對自己的話也不多作解釋,接著問李世民,「二郎君前幾日可曾去過石壁寺?」

李世民心中已經篤定,劉文靜是為劉弘基之事而來,在來之前,肯定對劉弘基有一些瞭解。

李世民明白,別人已經知道的事再作隱瞞,只能是白費心機,不但會讓人覺得待人不誠,還會給人一種欲蓋彌彰的感覺。

既然大家已心知肚明,最好的策略是開誠佈公,李世民就不再作任何隱瞞。

他不慌不忙,如實答道,「前幾日確是和娘子一起去了一次石壁寺,路上還碰上了一位武功蓋世的英雄,覺得兩人意趣相投,就將他帶回了討捕使官署。」

劉文靜見李世民年齡不大,卻應對得體,沉穩應答,不禁佩服李世民超人的氣度。

他面帶微笑看著李世民,「有人舉報,那人是個盜馬賊。」

李世民此時已經料定,劉文靜提劉弘基之事僅是一個引子,絕不是為了要抓劉弘基,估計是有其它目的。

他想知道劉文靜的真正目的,就絲毫不做隱瞞,將劉文靜沒問的事,也一股腦說出來,省得問一句說一句那麼麻煩。

李世民道,「那人名叫劉弘基,前幾年因屠牛犯法,被官府抓去坐牢。」

「後來家人將其從牢中贖出,出來之後就在突厥來內地的商路上,以盜馬為生。」

「去年還曾經為了兩匹突厥寶馬,和從舅竇琮惡鬥了一場,最後將從舅打傷,從舅如今還對他還恨在心。」

最後李世民又問了一句,「那位舉報之人,該不會是從舅吧?如果劉縣令真的認為其有罪,就請將其抓去法辦,世民絕不阻攔。」

劉文靜聽李世民一口氣說完,見他氣度沉穩,說話不緊不慢,將事情全盤托出,而且料到是竇琮將此事告訴了他。他不免歎服這位少年郎君沉穩睿智,豁達通透。

劉文靜意識到,在李世民面前玩心機根本無用,他也是極為精明之人,乾脆和李世民一樣也來個開誠佈公。

他嘆道,「我哪裡敢在討捕使官署抓人?現在是自身難保,有事相求於二郎君。」

到了此時,李世民才真正明白,劉文靜今日來的真正目的,是想主動結交自己。

劉文靜只所以剛開始提到劉弘基,是為了將其作為一個拉近彼此關係的籌碼,是想透過此事告訴李世民,他知道李世民的秘密,但卻不去追究。

他在向李世民暗示,願和李世民一起守著一個共同的秘密。

兩個願意共同守著一個重要秘密的人,自然就到了建立私交的程度。

李世民豈會不明白劉文靜話中之意,他聽劉文靜說有事相求自己,就誠懇地問道,「劉縣令可是遇到了什麼難處?」

劉文靜面色變得嚴肅起來,聲音顯得略微有些陰鬱,「我現在並無難處,而是不久就可能有牢獄之災,不得不早做準備,未雨綢繆。」

李世民關心地問,「到底是何事,劉縣令能否相告?」

劉文靜問李世民,「二郎君可知李密此人?」

李世民道,「可是楊玄感叛亂的主謀,後來又逃到瓦崗寨造反的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