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將相之才(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孫將軍府分家那年,觀音婢剛滿十一歲,如今五年已經過去。.
那年,長孫順德、李世民等人在長孫將軍府城南莊園分別。
分別前一日,長孫鴻擺酒為眾人送行,酒酣耳熱之時,眾人曾許下豪言壯語。
分別之後,長孫順德繼續在自己府中練武,不久他武功練成,單臂就有四百斤實力。此時,他年齡已經不小,就在家人的催促下,和咸陽頓氏成了婚。
成婚不久,父親長孫愷去世。長孫順德蒙朝廷聖恩,蔭恩敕封了從七品的右勳衛之職。適逢楊廣募兵征討遼東,長孫順德因有孝在身沒有應徵。
長孫順德慶幸自己逃過一劫,沒想到第一次征討遼東,以兵敗收場;第二次征討遼東,楊玄感叛亂。接下來,楊廣又再次募兵,第三次征討遼東。
第三次征討遼東之時,長孫順德已出了孝期,不得不應募出征。
出征之前,長孫無忌為長孫順德送行,說了讓他半路逃亡的主意。
長孫順德作為右勳衛,還帶著數十名應徵計程車卒,偏偏和劉弘基一樣,也是誤了行期。
按隋朝律法,士卒誤了行期按律當斬。長孫順德無奈,就和幾名親衛商量該怎麼辦。
趕到遼東是死罪,半路逃亡也是死罪。但半路逃亡,只要不被官府抓住,還有活命的機會。
幾名親衛也沒有其它辦法,都同意半路逃亡。但幾十人在一起目標太大,恐被官府發現,只有分散逃命,各尋生路。
由於有家不能回,官府對戶籍排查又極為嚴格,逃亡計程車卒根本無處容身,分開之後,只有去當盜賊。
長孫順德逃到上谷縣,正好趕上魏刀兒聚眾造反。他就隱姓埋名,拌作流民,偽稱叫孫長順,當了一名盜賊。
他怕樹大招風,連累家人,在盜賊中也不敢顯露自己的本事,假裝自己不會武藝,僅是作為一名普通盜賊混口飯吃。
半個月前,有絳州逃過去的盜賊帶去訊息,說討捕使李淵在絳州招降盜賊,還說李淵的二郎君武藝超群,天下無敵。
長孫順德這時才知道李世民到了絳州,他心中暗喜,便找機會脫離盜賊的軍隊,拌作乞丐到了絳州。
到了絳州之後,長孫順德一打聽才知道,李淵、李世民已率軍返回太原郡晉陽城。他於是連夜趕到晉陽。
到了晉陽之後,長孫順德打聽到討捕使官署的位置,就來找觀音婢。他對官署守衛說是長孫娘子的親戚,讓官署守衛進去稟報。
官署守衛見他破衣爛衫,就問長孫順德叫什麼名字?和長孫娘子是何關係?
長孫順德心想,晉陽依然由大隋官府管轄,自己是一名逃兵役的犯人,如果將實情說出,有可能被官府捉拿送入牢中,還有可能連累李世民和觀音婢。他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名實姓,也不說和觀音婢是何關係。
官署守衛見他不說,就不替他通報。
其實,長孫順德只要冒充觀音婢其他親戚的名字,讓官署守衛進去通報也可以,可他就是不肯,偏偏他又犯了那玩世不恭的脾氣,認為守衛看他穿著破衣爛衫,是看不起他。
長孫順德見官署守衛不替他通報,就要硬往裡闖。
官署守衛哪容他在這裡胡鬧?他們也不想多事,就想將長孫順德轟走了事。
一個守衛上前過來推他,沒想到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被長孫順德摔倒在地。
那守衛莫名其妙吃了虧,他從地上爬起來,招呼身後的另外兩名守衛,想教訓一下長孫順德。
三名守衛拔出佩刀,來到長孫順德跟前,因為他們之中已經有人吃了虧,心中有氣,就想將長孫順德抓起來洩憤。他們同時執刀上前,警告長孫順德束手就擒。
長孫順德也不和他們廢話,瞬間就奪下三人的佩刀,並將三人打倒在地,這次他下手太狠,三人倒地後再也沒爬起來。
看門的其它守衛,見長孫順德不好對付,就急忙跑去向帶班的親衛稟報。領班親衛就帶著十幾人來到官署大門前。
長孫順德見來了當官的,就對他道,你趕快去通報二郎君和長孫娘子,就說有親戚過來找他二人。
長孫順德向領班親衛誇下海口,如果仍不去通報,他就將這一班人全部拿下,等到二郎君和長孫娘子出來,他們被打也是白打。
帶班親衛一怕長孫順德武藝高強,自己不是他的對手,和他硬拼是自取其辱;二是看長孫順德理直氣壯的樣子,不像是假冒長孫娘子的親戚。他就派一名守衛進官署向李世民和觀音婢稟報。李世民和觀音婢出來以後,一場衝突才算收場。
李世民和觀音婢邊聽長孫順德敘說,邊笑他老脾氣不改,也不得不佩服他有心計,多虧他是隱姓埋名,要不然被官府知道還真是麻煩事。
晉陽如今是大隋的天下,假如有一名死罪犯人在此出現,你說他們管是不管?只要罪名成立,就是李淵也不敢公然犯法將他放了,被抓進牢裡雖不至於馬上處死,但是想保出來卻很難。
李世民建議長孫順德,以後還叫孫長順,就說是長孫娘子舅家的一個遠房親戚。處在這亂世,也不會有人去核實,等到以後有了機會,再恢復本來姓名。
長孫順德見李世民這樣安排也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