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點頭答道,「正是此人,我和他乃是姻親。將來恐因其受到連坐,到時還望二郎君能保住在下一條性命。」

李世民心中奇怪,兩人並無深交,他怎能以性命相托?

他問劉文靜,「劉縣令為何不去求家父幫忙。」

劉文靜為難道,「如今尚未事發,我如去求唐公,豈不是自找麻煩?」

「況且,如果在下受到牽連,唐公豈會公然為叛賊姻屬壞了朝廷法度?」

「將來真正事發,二郎君如能從中周旋,能保在下不死,在下便可助二郎君成就一番大事。」

劉文靜話中所說的「成就一番大事」,暗藏玄機。

他沒點明「大事」是指何事,真正意思要靠對方理解。

李世民卻已心知肚明,他推測,下一步劉文靜必定會說出交換的條件。

劉文靜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李世民不會無緣無故救一個與自己不怎麼相干的人。

李世民裝作不明其話中之意,沒有說救還是不救,他端起酪漿飲了一小口,靜靜看著劉文靜。

劉文靜不明白李世民心中想法,他開始進行試探。

「在下在晉陽任職多年,對太原郡各級官員都極為熟悉,和許多人都是生死至交,無論二郎君想辦何事需要結交這些官員,在下都可從中引薦,供你驅使。」

劉文靜已經說到李世民最關心的事情。

但李世民和劉文靜初次長談,還不到無話不說的程度,他需要劉文靜進一步表露心跡。

李世民不冷不熱地道,「小弟需要結識太原官員之時,定會勞煩劉縣令從中引薦,若真如劉縣令所言,因李密之事連坐,小弟也會盡全力替你周旋。」

古人云:交淺而言深者,愚也。與別人交情很淺,卻想把掏心肝的話說出來,那是傻子乾的事。

劉文靜見李世民含而不露,被他沉穩的氣度所征服,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唐突。自己與李世民原來交往並不深,今日自己貿然登門拜訪,卻想談論事關身家性命的大事,又怎能取信於李世民呢?

和李世民一比,劉文靜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要遜色不少,缺乏他那種自信和沉穩。劉文靜覺得想贏得李世民的信任,不能太過心急。日久見人心,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的瞭解,或可再以性命相托。

想好之後,劉文靜向李世民拱了拱手,說道,

「在下今日請求,實在是有強人所難之嫌,如若來日能因二郎君而得以保全,劉某定當以死相報。」

李世民也拱手道,「李世民言出必諾,剛才說過會盡全力替劉縣令周旋,定會不負所托。」

劉文靜謝過李世民,便要起身告辭。

李世民怕今日的談話不夠熱情,而使劉文靜望而卻步,生出疏離之心,他想再給劉文靜一些暗示,同時讓談話的氛圍更融洽一些。

他笑著對劉文靜道,「劉縣令先不要急著離去,我為你介紹兩位英雄。」

說罷,便讓新竹到另外一個小院,去喊長孫順德和劉弘基。

不一會兒,長孫順德和劉弘基來到小院客廳。